“健康素养”如何耕耘

时间:2022-10-12 10:23:09

“健康素养”如何耕耘

公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基本保障。有一则广为传播的故事讲,门外有三位使者:财富、地位与健康,请问你愿意先把哪一位领回家?众人的选择不一,其中有人选择了健康,谁知前二者也跟着进了门。选择的人很诧异:我没选你们啊?财富和地位这两位使者回答:健康走到哪我们就会陪伴他到哪,因为我们根本离不开他,如果你没请他进来,我们两个不论是谁进来,很快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这个故事蕴涵的哲理表明,没有健康,一切都会失去;拥有健康,幸福才成为可能。

话说如此,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让他们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一方面健康频频向人们敲响警钟,一方面人们却又因种种原因透支健康。在健康方面,知与行脱节乃至分离的现象,显得异常的突兀。

2013年,有关部门《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当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比200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据此估算,全国15―69岁的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只有大约9100万人。所谓健康素养,当然不仅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更指能够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这表明,对待健康能够知行合一的人并不多。那么,“健康素养”要如何耕耘?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素养下了一个定义,“健康素养代表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健康素养简单来讲是一种能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能够有意识获取、寻找跟自身健康相关的一些信息。不仅要找到这些信息,而且能够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改善自身的修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一个人的素养高低不取决于知道多少,而是在于你知道信息并能正确理解直至运用。这就意味着能否判别出哪个信息是正确的。比如你有慢性病,发动大家获取很多信息,摆在桌上一看信息之间可能有矛盾,那你怎么判断对错?养生保健方面,饮食、运动、呼吸、心理,各种意见和信息混乱,你又如何鉴别真假?健康素养就是让你能够做出判断,判断出还能进行运用。

我国卫生部2008年1月了第3号公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简称《健康素养66条》,是全世界第一份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官方公告,是每个公民应该知道的健康知识,也是大家应该履行的健康行为规范。

本期专题除了向大家普及这些健康素养常识,更有健康方面的专家现身说法,健康的常见误区、知行如何合一、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四大基石是什么……先知后行,赶紧学起来吧。

上一篇:有效开展高校入学“绿色通道”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如何解读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