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型

时间:2022-10-19 10:23:46

浅谈优化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型

在小学阶段,高年级写作文,是学生运筹写作知识;吸收写作营养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评;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反馈,因此适时把握作文教学课行大度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我多年来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免有些感到忧虑,每当学生步入高年级学习,就有绝大部分一提到写作文就紧皱眉头,下笔语塞,无法从哪写起。有些教师错误认为学生的写作根基太差,从而采用消极的教学方式,替学生包办范文应付考试,严惩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抑制了学生求知欲望心理,违背了作文教学原则。面对学生的写作困境,教师理应受道解惑。我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在优化作文教学课行上做的文章,构思了“引、发、扶、放”四个教学立体面,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

是施教中的首要环节,重在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抒发童真童趣的真情实感,通常我采用这些方法:

(1)引导学生步入写作兴趣门径,即通过图画讲故事形式;(2)引导学生如何捕捉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写作信息,即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亲身体验,从而感受语言和材料都来源于生活;(3)引导学生写“日记”为中心,一日一篇,时时处处积累写作素材;(4)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好的词,好句多读、熟读,通过熟读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发”

它来源来引即“发”建立在“引”的基础之上,只有在“引”的前提下,学生才有题“可发”。因此作文课堂上教师营造一个弦箭即发的活跃氛围,让学生把收集的生活信息、素材,以议论、交流、讲故事的形式倾吐出来,教师当堂点评,通常我采用这些方面:

(1)抓学生的课堂发言,说明素材产生来源,怎样安排写作顺序,怎样写作文开头;(2)做好教师讲评作文,对学生的优秀佳作,除有评估分外,多给鼓励的评语,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要指正,对于学生的写作态度差的要批评,把“佳作”亮相让大家赏析与借鉴,借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扶”

它反映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如果在面对学生缺乏知识本钱,缺乏“发”的基础情况下,学生作文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在临堂教学时,采取“扶”借以达到教学效果。通常我这样做的:

(1)“扶”着作文提纲走路,以提纲做学生作文向导,虽说我这种方法不能全面使用,但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写作过渡,是对学生学习的关爱。(2)“扶”着写作要领走:A.教给学生常见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参观顺序,空间顺序……。B.教学生作文常见开头法:点题法(开门见山),回忆法(见物思情),设疑法(提出问题),四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3)“扶”着工具书走,培养学生博览群书,如作文辅导书,适合小学阶段阅读的报纸、杂志,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工具中典型片段,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在借鉴时做到合情、得理、顺章,以达到模仿创新的作用。

四、“放”

它是在“扶”的条件成熟下,培养学生陶冶知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超前意识的培养,我通常采用的是:

(1)作文题开“放”将作文题目按教学计划预先设置后,公开写在班级专刊内,让学生在生活中有宽松的时间搜集写作材料,捕捉写作信息,这样能发挥学生及时或超前完成习作任务的积极性,甚至能使学生具有选择最佳素材的机遇,写出质量作文的效果。(2)将学生评先的优秀作品“放”进学生校学习园地,以致达到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对于特优作品,我通过整理后,寄给杂志社发表,以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3)作文教学任务要求“放”在每个年级层的教学中,要求低年级教师做好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看图作文的基础工程才能为高年级教学作辅垫。

五、口诵、手记、脑思

要求学生制作阅读卡,书写文章梗概和读后感,每交一张阅读卡奖励一张喜报,作为评选好学生的条件之第一是“读”。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习惯。

第二是“说”。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手来“说”,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小学生心理中“说”相对容易,练写先练说,尤其是锻炼学生当众说的能力。不少学生对于当众说,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我们首先解决学生胆怯的心理问题,教学生用呼吸调节法、自我暗示法、目光接触法等方法调整自己。二是制定“演讲”制度,学生每节语文课前上台演讲,可以讲小故事、笑话、新闻,可以背课文、背诵诗词,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顺序按桌次进行,每节课一人,由班长主持演讲。目的就是增加学生当众说的机会,锻炼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在课堂上实行“五允许”政策,允许说错话、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质疑、允许保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四是专项演讲训练,利用早读、阅读课、队活动、自习课进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兴续编小故事、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等,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矗。

第三是“写”。面对写作很多学生存在困惑,主要表现在:少部分学生写作文犹如“狮子啃绣球”,无从下口,无话可写,属于“亟待教导,多数学生虽然能写,但也是没有系统掌握写作规律和方法,写出的文章平淡、空洞,属于“有待提高”。如果长此以往得不到改善,学生将会对写作失去兴趣,出现不愿写、不会写、不爱写的恶性循环。首先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做到乐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现在的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多数学生对喜欢的书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是最宝贵的,老师要加以合理引导,从读到说再上升到写,使学生乐于读书,乐于讲话,乐于作文。

我结合农村作文教学课行特点,切实把握作文教学“引、发、扶、放”四个环节,不仅解惑学生的写作困境,而且引导学生走入写作门径。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刍议 下一篇:如何上好技工学校的计算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