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加强民族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时间:2022-10-19 10:10:42

民政局加强民族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我们*村隶属于**族乡,位于*凤翔镇东南7公里处。全村总户数224户,总人口835人。行政区域面积576公顷,总耕地面积490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18元(不包括富余劳动力外出劳务收入)。近些年,*村在省、市、县、乡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村容村貌、人居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坦的水泥路一直从村里通到*凤翔镇,村内70%的道路也铺成了白色路面,村西建了村大门,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街安了路灯,建了休闲广场,安装了十套健身器材,100%的农户家中都看上了有线电视,接通了电话,喝上了自来水,房屋砖瓦化率达到98%,有80%的家庭已经建起了卫生厕所。一到夏天,村就呈现出绿树环抱、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回顾过去,早在*年的时候,我们*村与周边其他村还没有什么两样,是个不起眼的村屯。当时村里有农户229户,人口882人,90%的村民固守着仅有的490公顷耕地,靠土里刨食过着生活。主要是种植水稻,当时村里水田占总耕地面积的80%。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种植方式延用传统的漫撒技术,粗放经营,基础条件差加上技术落后,致使水稻产量特别低,亩产只有300公斤。那时候,村民们还没有认识到畜牧业的重要性,对发展养殖业根本没兴趣,家家户户除了养几只供自已家吃肉、吃蛋用的鸡、鸭、鹅以外,几乎没有养大牲畜的,全村的养殖业收入几乎为零。村民不富裕,村屯居住环境也很差。村里连一间象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全村房屋砖瓦化率仅为50%,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元。那时候,村里还没安有线电视、电话,村民生活十分不便,与外界沟通十分困难。

十年来,*村的变化令人感叹。上级领导部门给了我们很多荣誉,自*年以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文明村、省民族团结先进村、省级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三结合”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安全文明村,市级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标兵”,*年11月,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是鹤岗市唯一获此荣誉的村。

*村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取得这么多的荣誉,除了应该感谢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之外,主要是因为,我们村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点扶持下,科学谋划发展思路,落实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

村党组织处于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带领农民群众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真正肩负起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我们*村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帮助下,配齐配强了“两委”班子,并在生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较好地发挥出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九五”、“十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这十年间,如果没有“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积极探索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规民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和文明村创建活动,要取得现在这样可喜的成绩,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结合本村实际,落实有效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科学种田,向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效益。*村人均耕地是8亩,这个数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挺多的,但由于农田基础建设不完善,种植方式落后,粗放经营等原因,经济效益一直都不大。为了向这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效益,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心思。首先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走出去引进来,改进了种植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我们邀请东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教授到村里来给村民讲课,走出去到铁力市去参观取经,然后就动手干了起来。1998年至2001年,试验示范成功了水稻条播技术,2001年至*年试验示范成功了旱育稀植、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这使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560公斤。在大豆种植方面,我们借鉴周边农场的经验,引进了大垄密、垄三栽培等技术,亩产比以前提高了100公斤。其次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引导农民改变种植结构。从*年开始,水稻价格持续下降,而大豆价格持续走高。我们就引导农民把灌溉条件不好的水田地块改为旱田,开始大面积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十年前*村水田和旱田的比例是4︰1,现在已经接近1︰1。到目前为止,全村水改旱面积达到176公顷,大豆种植面积比*年增加150公顷,达到198公顷,占旱田面积的81%。另外还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项目主要是红辣椒和粘玉米。*村住户房前屋后地都比较大,每家至少都有1000平方米。经过村民们的合理利用,效益也十分可观。种植红辣椒户,每户每年至少可产干辣椒面400--500斤,按每斤10元计算,可多收入4000--5000元;种植粘玉米户,基本都是将粘玉米煮熟后拿到县里市场上去卖,因为提前上市,每穗可以卖到1元—1.5元,每平方米按5株,每株2穗计算,可收10000穗,可以卖10000元。现在,*村每年都有幸0户左右发展庭院经济,收入在30万元以上。

二是转变思路,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自从我省提出实施“主辅换位”工程,建立畜牧业“半壁江山”的要求以后,我们村就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向村民们宣传发展养殖业的优势的优惠条件,使村民们对养殖业有了新的认识,一部分村民也有了要搞养殖业的想法。此外对养殖户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自*年以来,乡机关干部、村干部共为*村养殖户担保贷款近50万元。乡养殖业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养殖户遇到的疑难问题,技术员还定期到养殖户家中宣传防疫知识,发放消毒药剂。由于宣传到位,资金、技术帮扶到位,仅五年时间,*村的养殖业已经从无到有,并建立起了自己的黄牛、奶牛、生猪养殖小区。现在全村已有养猪户40户,养殖量达到4000头;养牛户18户,其中:黄牛养殖户10户,黄牛存栏260头;奶牛养殖户8户,奶牛存栏71头(成母牛52头),全村畜牧业收入达到12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7%。

三是发挥“族缘”优势,转移富余劳动力。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尽快帮助富余劳动力重新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当地党委和政府做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的决策。*村因为是*族村,具有民族优势,到韩国打工的机会比较多。为了鼓励村民外出劳务,市、县、乡各级领导部门和民委部门利用与省民委、省国际旅游贸易公司及其它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争取指标、为出国劳务、经商人员代办各类手续、积极为劳务输出人员解决缺少资金问题、为劳务输出人员家属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等手段,解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针对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情况,抽出一部分资金对外出打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拓宽外出后的择业机会,同时与县社会劳动保障和就业局保持经常联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增加到国内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就业的机会。通过采取有力的措施,到目前为止,*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262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31%。其中国内劳务126人,国外劳务136人,每年劳务输出收入都能达到4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近50%。

三、积极争取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合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村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全村百姓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省、市、县、乡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创建的成果。*年,*村安装有线电视、电话,县广播电视局、县电信局在费用上给予了优惠;*年--*年,在全乡第一个安装了自来水,在此过程中,省水利厅于*年出资打了一眼深水井,*年,村民自筹资金安装了自来水入户管道,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年开始筹建村小型广场,广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广场内有标志性建筑,网球场,*年安装了十套健身器材,新建了两个六角凉亭,栽植了绿化树,在小广场建设中,*委、县政府、县开发办、县建设局、县文体局等很多单位都竭尽所能地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给*村以最大帮助;*年修建了通村公路,更是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对*村的重点投资;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卫生局、县养路段、县水利局等部门在包*村时都为*村文明村建设出资出力,并帮扶了了不少贫困户,使其脱贫。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无私的帮助对*村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村制定了本村下一步发展规划:一是要建设标准的水稻育秧基地,种植优质品种水稻,为国家生产更多、更优质的大米;二是建设一个民俗风情园,为*再添一处旅游景点。目前,在*委、县政府、县开发办的帮助下,*村水稻育秧基地已经开始建设了,资金已基本到位。育秧基地面积为25500平方米,*年秋天,对地块进行翻旋,挖通了引水渠、排水沟,铺设了涵管。育秧基地内可扣300多平方米的中棚30个,可为120公顷水稻提供充足的优质秧苗。育秧基地建设给我们下一步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风情园规划在*规划局的帮助下于*年已经设计完成了,接下来的几年内,我们将按照规划逐一去建设。

上一篇:交通局加强公路养护汇报 下一篇:林业局造林绿化规划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