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大型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9 09:39:40

浅谈黑龙江省大型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省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千亿斤粮食产能战略的提出,我省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快速发展。大型灌区是现代化农业重要组成,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存在管理模式问题、运营经费短缺、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中作者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大型灌区建设与运营管理的一些内部特点,提出了改善我省大型灌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型灌区、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省大型灌区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1、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有限,生存困难。

全国399处大型灌区现状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而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大型灌区粮食单产为537kg/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1]大型灌区的建设可以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抗旱和排涝的能力,从而提高粮食产能,极大程度的带动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我省大型灌区大都以农业供水为主,具有准公益性。大型灌区管理单位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有限的水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由于义务工和累计工的取消,和“一事一议”筹劳制的实行,大型灌区配套工程的末级渠系,建设缓慢缺少维护资金,从而导致大型灌区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同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作为仅存的收费,农业水费收缴更为困难。这使得运行管理单位,举步维艰,难以完成运行管理和养护的任务。继而陷入缺少经费难以管理,疏于管理难以收费的恶性循环。

2、人员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基层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田间管理和收费收缴,另一方面,大型灌区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目前我省大型灌区管理单位的,员工都超过百人,否则灌区难以维持正常运行、维修养护以及水费收缴。同时又存在,灌溉期间,维修人员及水费征收人员闲置;九月至次年五月,运行管理人员闲置;水费收缴工作人员数量少,水费难受,数量多,增加开支等矛盾。

由此可见,现阶段大型灌区的运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我国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要向着工程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符合当前新农村的发展现状,确保大型灌区的顺利、安全运行,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化效益,提高社会价值。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1建立耗费补偿制,由地方财政和受益单位共同承担

通过近30年的摸索来看,仅用综合经营的手段来补偿公益性耗费是不够的。大型灌区综合经营手段较少,难以能成为水利经济的主体,承担为工程运行管理供给的任务。通过水价测算,提高水价,把大型灌区的农业供水推向市场,又受到农民收入水平和水费收缴困难的限制,不能完全按市场法则运行。同时迫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收费不能和农业供水的成本完全挂钩,实际增加水管单位的收入有限。公益性较强的水管单位完全变成企业,可行性不大。

从大型灌区的功能看,应属于准公共服务产品,其工程管理、运行费用补偿不应该完全由市场承担,政府必须予以适当的补偿。政府应该建立水利工程耗费补偿制度,强化代表地区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大型灌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和骨干工程的公共支出。

2、转变运行管理模式,建设单位和受益单位两级管理

根据大型灌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两种运行管理模式。

第一种,由大型灌区管理局对骨干工程和主要基础设施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作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支出由政府承担;同时由末级渠系受益群体组织成立相关的管理单位,如用水户协会,对末级渠系等进行管理和养护,其行为受市场影响,支出由受益群体承担。优点,是极大的保障了大型灌区的有效运行,提高用水单位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减少了政府对末级渠系的投资和维修养护的压力,减少了灌区管理人员;缺点是,不利于调节跨行政区域的用水矛盾,难以贯彻轮灌区的灌溉制度,不利于节约用水。

第二种,大型灌区管理单位成立若干管理站,对大型灌区进行直接管理,政府保障骨干工程和主要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其余经费差额由水费进行补充。优点是能够有效执行制定的灌溉制度,通过水价测算提高水价有利于节约农业用水;缺点是,增加了管理人员和开支,使用者不能直接参与到管理中来,降低了受益单位对末级渠系建设的积极性,增加了灌区运行和维护的压力。

3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我省大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较低。通过优化设计、渠道取直、增加防渗护砌,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水利用系数。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就意味着不增加水源的条件下提高加了供水能力。从而使大型灌区不以减少灌溉面积为代价,实现了向工业供水、生态供水提供的可能。在实现节水灌溉的同时,缓解了水源工程的压力,增加了经济收入,补充了管理经费,节约了财政开支。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2001-12-30

[2]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补偿的状况及难点 童文虎

[3]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尺度效应分析崔远来 李远华 陆垂裕 《中国水利》2009-03

上一篇:有关隧道防排水施工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农电网线损形成的原因及降损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