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波宽刺激下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09:29:37

不同波宽刺激下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 要】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仪DGx模式和LOW0.5模式治疗情感障碍患者疗效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将7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Gx模式组(n=35),LOW0.5模式组(n=35)。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仪进行治疗6次。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和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YMRS)进行疗效评定;以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及持续性操作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CPT)评定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认知功能改变。结果:LOW0.5模式组躁狂和抑郁状态患者显好率均为100%;DGx模式组躁狂状态患者显好率为100%,抑郁状态患者显好率为94.1%。两组相比显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W0.5模式组抑郁状态患者和躁狂患者治疗1天后WMS、WCST、CPT评分均高于DGx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x模式和LOW0.5模式治疗情感障碍疗效相当。LOW0.5模式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比DGx模式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轻。

【关键词】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情感障碍;疗效;认知功能;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4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9-0669-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9.008

电痉挛治疗是目前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之一,适应范围广。无论是传统电痉挛治疗还是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也无论是采用正弦波还是矩形波的电刺激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1-5]。但是,对电痉挛治疗所造成的认知功能变化,意见分歧较多,与抽搐形式、刺激波形、刺激电量、电极安放位置、治疗次数、合并用药等诸多因素有关[6-13]。目前,国内以无抽搐电痉挛形式为主。醒脉通Ⅳ治疗仪是常用的仪器之一,DGx模式和LOW0.5模式是其中两种不同的治疗模式。国外通常采用LOW0.5模式,由于LOW0.5模式刺激总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国内通常采用的是DGx模式。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模式对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情感障碍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情感障碍诊断标准[14];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17)[16]评分≥18分,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YMRS)[17]评分≥18分;③无MECT禁忌证;④病程和性别不限,年龄16~55岁;⑤初中以上文化;⑥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情感障碍。共纳入70例,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各35例。其中,首次躁狂发作14例,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躁狂发作21例;首次抑郁发作9例,复发性抑郁8例,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18例。复发病例的复发次数为2~6次。

1.2方法

1.2.1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躁狂和抑郁患者分别随机给予LOW0.5模式和DGx模式治疗。LOW0.5模式和DGx模式是醒脉通Ⅳ多功能治疗仪的两种不同治疗模式。两种治疗模式的区别是单次刺激的波宽不同,LOW0.5模式的波宽是0.5 ms,DGx模式的波宽是1 ms。共同点是,同一种治疗模式的波宽是固定的,相同年龄的患者所需能量值相同。在治疗时,患者的年龄决定所需要用的能量值,仪器会根据能量值自动调节刺激频率和刺激总时间。LOW0.5模式中,抑郁状态18例,男性7人,女性11人,年龄18~51岁,平均(33±11)岁;躁狂状态17例,男性7人,女性10人,年龄17~46岁,平均(30±11)岁。DGx模式中,抑郁状态17例,男性7人,女性10人,年龄19~51岁,平均(36±10)岁;躁狂状态18例,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18~44岁,平均(29±8)岁。两种模式下,同一临床相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治疗过程

治疗前6 h禁食、禁水。均采用双颞侧刺激法。每个患者实施6次,前3次治疗每日1次,以后改为隔日1次。所有患者均监测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

1.2.3观测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1、14 天,对患者进行HAMD和YMR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以HAMD和YMRS量表的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好,≥25%为进步,

1.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同一临床相并且同一治疗模式患者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同一临床相下,两种治疗模式间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P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抑郁状态患者:LOW0.5模式痊愈率100%,DGx模式痊愈率70.6%,显好率94.1%。躁狂状态患者:LOW0.5模式痊愈率100%,DGx模式痊愈率94.4%,显好率100%。所有患者有效率均为100%。抑郁和躁狂状态患者在两种模式间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认知功能比较

2.2.1抑郁状态

WMS:LOW0.5模式时,WMS评分治疗前比治疗后第1天高(P0.05);DGx模式时,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第1天和第14天(P

WCST:LOW0.5模式时,WCST评分治疗前高于治疗后第1天,分类数(P

CPT: LOW0.5模式时,治疗后第1天的3项评分均显示高于DGx模式(P0.05)(见表3)。

2.2.2躁狂状态

WMS:LOW0.5模式时,总量表分评分治疗前高于治疗后第1天和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WCST:LOW0.5模式时,WCST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治疗前高于治疗后第1天和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类数:P

CPT:治疗后第1天的CPT2项评分在LOW0.5模式高于DGx模式(P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抑郁和躁狂状态患者从痊愈率方面比较,LOW0.5模式均优于DGx模式,特别是在抑郁状态患者,LOW0.5模式明显好于DGx模式。从有效率方面比较,无论是抑郁状态还是躁狂状态,两种模式间无差异性,有效率均为100%。抑郁和躁狂状态患者从量表评分方面比较,两种模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不同模式治疗情感障碍疗效相同。

本研究显示,MECT可导致患者出现暂时的记忆力下降,不同模式对患者记忆力的影响不同,LOW0.5模式比DGx模式对记忆力的影响程度轻。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是可逆的,不同模式时记忆力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不同,LOW0.5模式下,抑郁状态患者的记忆力水平2周时完全恢复,DGx模式下未完全恢复。两种模式下,躁狂状态患者的记忆力水平2周时均未完全恢复,可能与躁狂发作时记忆力水平增强有关,但LOW0.5模式较DGx模式时记忆力恢复程度好。本结果是否说明由于DGx模式对记忆力影响的程度重,所以恢复的时间长,还需要进一步探究。MECT对患者大脑额叶的执行功能有影响,LOW0.5模式较DGx模式对患者大脑额叶的执行功能影响程度轻。2周时恢复程度不同,DGx模式下抑郁状态患者恢复较差,而LOW0.5模式下躁狂状态患者恢复较好,但两种模式间对照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模式时,抑郁和躁狂状态患者大脑额叶的执行功能恢复程度上为何出现相反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探究。MECT对患者的注意力同样有影响,LOW0.5模式较DGx模式对注意力的影响程度轻,抑郁状态患者更明显。2周时,DGx模式对躁狂状态患者的注意力影响程度轻,此结果也有待进一步探究。LOW0.5模式比DGx模式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程度轻,可能由于LOW0.5模式波宽窄,对脑细胞单次刺激时间短,对脑细胞的影响轻,另外,LOW0.5模式刺激频率低,可能减少了脑细胞绝对不应期时的无效刺激。认知功能变化的恢复时间有可能不一致,与Prudac J[9]和刘淑华[12]等报道的认知功能变化2周能够恢复不同。MECT对患者认知功能各个方面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本研究发现,LOW0.5模式和DGx模式治疗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相当,与以往报道的MECT疗效基本一致[1]。MECT可导致患者短期内认知功能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认知功能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且有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发现,LOW0.5模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要较DGx模式为轻,所以,建议MECT治疗时选用波宽窄、频率低的LOW0.5模式。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将来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致谢:感谢王传跃教授对本稿件的悉心修改。

参考文献

[1]周小东.现代电抽搐治疗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市: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吴强,李艳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2):105.

[3]郭建雄,徐贵云,黄雄,等.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100例精神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13(3):172-173.

[4]李倬孙,林贞,王建平.电休克疗法的今昔和评价[J].上海精神医学,1991,11(1):57-59.

[5]Persad E.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depression [J].Can J psychiatry,1990,35(2):175-182.

[6]陈贵明,王超,张朝彦.电休克治疗对近期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J].四川精神卫生,2001,14(4):253-254.

[7]Berman RM,Prudic J,Brakemeier EL,et al.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and cognitive effects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J].Brain Stimulation,2008,1(1):16-26.

[8]Sackeim HA,Prudic J,Nobler MS,et al.Effects of puluse width and electrode placement on the efficacy and cognitive effects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J].Brain Stimulation,2008,1(2):71-83.

[9]Prudac J,Pester S,Sackeim HD,et al.Subjective memory complaints:a review of patient self assessment of memory after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J].J ECT,2000,16(2):121-132.

[10]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75-77.

[11]Mccall WV,Reboussim DM,Weiner RD,et al.Titrated moderately Suprathreshold vs fixed high dose right unilateral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a cute untidepressant and cognitive effects [J].Arch Gen Psychiatry,2000,57(5):438-444.

[12]刘淑华,谭余龙.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8,32(2):107-108.

[13]钱卫娟,范俭雄,周群,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2):78-80.

[14]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5]龚耀先.修订韦氏记忆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1989:2.

[16]汤毓华.汉密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20-223.

[17]Young RC,Biggs JT,Ziegier VE,et al.A rating scale for mania:reliability,validity and sensitivity[J].Br J Psychiatry,1978,133(11):429-435.

[18]刘哲宁,赵俊雄,陈小章,等.抑郁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续操作测验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90-692.

2009-06-24收稿,2009-11-25录用

上一篇: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眼... 下一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筛查地震受灾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