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时间:2022-10-19 07:49:28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求引起的心理活动。在物理教学中需使学生产生学习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要创设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设计相关问题,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结构与新知识、新方法之间形成差异性冲突,从而造成认知的冲突。这种冲突可引起学生新奇的感觉,诱发学生关注和探索意向,在课堂上形成浓厚的探究热情。本人就课堂情境创设浅谈几点 ,以供参考和建议。

1 巧设悬念,诱导学生学习意向和动机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地创设情境,学生易进入教学情境殊而客观的现实之中,使“师导生学”构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势,从而使整个教学有效展开。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奇心理,如巧把这一特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把其注意力引入到“剧情”中去。比如:在《什么是声音》一节中,在进入新课前设问:“在地球上,人们可听见各种声音,而在月球上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响?”学生就会充满好奇心。这样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设置疑点,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疑问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在《认识运动》中,关于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时,恰当设置这样一些问题:“太阳是恒星,为何看到的太阳是东升西落呢?”“坐在夜行的火车中为何感知不到火车远行的方向呢?”等,使学生展开想象空间,并使之充满好奇心,求知欲。

3 直观演示,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和影响学生去观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提高学习兴趣,爱好物理学科是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过程之一。在学气压强中,组织学生做一些集体性有趣的实验。如师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实验成功时,必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新的活力,在他们自己动手试验中获得信心;成功时得到喜悦和满足。

4 展示思维过程,拓展思维空间

在每堂教学中,如简单地介绍物理知识,就会掩盖学生认识过程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一是向学生揭示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二是设置不同问题障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发讨论。如:在探究力与物体运动关系时,以刷子为例,用力推则动,放手则停,那么“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吗?”学生必然会得出两种不同答案,不说便知。又问:“火车进站前,为何关闭发动机后还运动一段路程,且越来越慢,直到停止呢?”等问题展开大讨论,这样通过思维情境创设,将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5 联系实际,在情境之中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物理教材中有些简单的教学知识不需教师多讲,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即自学能力或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时,教师提出有“不烫的开水”一题,先让学生看书思考,找到开水不烫的原因是“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再提问:“高山上的鸡蛋煮不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学生就会想到高山气压低、水的沸点低造成的,可用高压锅解决这一问题。设置这样一些情境,立即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的选取,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6 以实验为例,激发学习热情

在沪科版“光现象”一章中的引言“正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绚丽多彩。但是你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为什么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水面的倒影是怎样形成的?现代科技怎样利用光来为人类服务?”这些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但要解释它都比较困难,以此促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在 教学中多以实例为引言,非常贴近日常生活,这样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进一步端正学习物理的目的性。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7 开放物理课堂,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就是在更大的空间,更弹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发挥学生自主性。这是并非完全意义的无序开放,强调对学生的潜能开发,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感受,达到教学的生活性、未来性;教学方式要不拘一格。教师应强调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有什么新问题、新见解随时提出供大家讨论交流,不一定要求太好的课堂纪律,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一个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环境中自由发展。所以,设计一个松而不乱的情境课堂,使学生的思维、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上一篇:请把板书当成一回事,这就足够了 下一篇:简便易行、触类旁通的“三度四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