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日常护理

时间:2022-10-19 07:00:39

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日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54-01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日常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间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PICC导管作为一项成熟的静脉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当今肿瘤临床化疗中。针对肿瘤患者治疗的周期性、不间断的特点,PICC的应用减少了因为化疗外渗造成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因为长期静脉穿刺的损伤,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成为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外界途径。

1 PICC只管前的评估与操作技术

1.1 PICC置管前的评估及静脉选择

在肿瘤患者确定应用长期治疗方案时,PICC的应用随之开展。PICC对静脉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效的评估也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士在评估患者静脉前,应先患者讲解应用PICC导管的优点,取得患者的理解,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对后续的护理奠定基础。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用药史、营养状况、活动情况及相关检查结果,针对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术侧手臂、动静脉瘘、瘢痕静脉、静脉及皮肤完整性差、脱水等严禁穿刺,以免造成穿刺性损伤。PICC置管静脉的选择上多数选用贵要静脉,因此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穿刺过程中对静脉的损伤小等特点。

2. PICC置管的操作技术、

PICC置管的操作均由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PICC置管资质的注册护士完成。要求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置管护士操作的熟练程度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成反比,操作技能生疏、体表定位盲穿、反复穿刺置管,对局部皮下组织和血管内壁的损伤较大,增加了炎性反应和导管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操作时间过长、无菌物品在外界暴露时间过久,会增加导管未经入体内之前被感染的机会。造成导管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加[1]。护士的置管技术直接决定置管后日常护理的难易性。

3. PICC置管日常护理

3.1 严格无菌操作

护士在对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感染,保证在置管处更换敷料、换药、加药过程中必需严格消毒,进行无菌操作,杜绝导管感染这一并发症的源头性存在。因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上存在周期性。所以对患者的出院PICC指导尤为重要。护士应全面告知患者离院后导管换药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严禁私自换药,以免造成感染而拔管,并且告知患者严格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更换敷料及非医生处方类的静脉输液,保证携带PICC导管的安全。

3.2 PICC置管静脉输液的护理

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输液时,应严格消毒导管接头,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因导管因素(导管异位、脱出)造成输液时产生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并严密观察置管侧手臂有无红肿,血栓的发生。因肿瘤患者在生命的末期常常因为疾病关系导致进食差、机体营养状况不良,医生常采取静脉补液的方法来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在长期大量液体静脉输注的过程中,患者置管侧手臂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护理上针对此情况告知患者加强穿刺侧肢体手臂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攥拳-松拳动作,对年龄大的患者应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在输液结束后按摩置管侧手臂,促进肿胀手臂的消退。另外对应用静脉高营养的患者输液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采用10以上注射器应用脉冲式正压封管,保证管道的通常程度,如甘露醇、甘油果糖、脂肪乳等高渗性高粘度药物时,除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的同时,应用20注射器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以达到管道内残留药液全部进入血管,防止导管堵塞的发生。

3.3 PICC导管的日常护理

在患者置管后24小时内应换药一次,并且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血量的多少,周围皮肤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湿热敷,功能锻炼,禁止取置管侧肢体长期卧位,减少置管侧手臂发生肿胀的几率。患者置管侧肢体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免造成导管断裂,异位等。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时易造成血液循环加快,导致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发现其情况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血块已凝结严禁推注,需用注射器回抽血块,切勿导致血块推注血管,给患者带来疾病以外的痛苦。

4. 小结

随着近年来PICC导管在肿瘤临床治疗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严峻的挑战,对于PICC置管的应用所产生的并发症及日常护理都提现存的重要护理问题,针对导管护理研究与探讨的脚步仍需稳固坚实。

参考文献

[1] 杨屹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2(45)2; 175-177

上一篇:治疗性语言在老年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临终关怀在肝癌晚期患者护理中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