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成因及发展

时间:2022-10-19 05:49:50

浅析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成因及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频繁流动,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国际化。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成因的分析,为中国更好的融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取得更大的话语权,维护自身的利益提供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达国家;制约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概念以及现状

对于何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有很多种观点,我比较赞同的定义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是指以多边国际公约为基本形式,以政府间国际组织为协调机构,通过对各国国内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协调并形成的相对统一的国际法律保护。[1]也就是说以履行国际条约或国际公约的形式而实现的一种国内保护。因为一般来说,国际公约很少有可以直接适用的,一般来说都会转化成国内法之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同时,虽然转化成国内法,但是由于是一个国家间的协同行为,所以,不会破坏其国际保护的一致性。

那么为何会产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这个概念呢?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而与全球化并肩产生的是知识经济,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财富。土地、机器、厂房等有形财产的作用相对降低,而以知识、技术、信息为对象,以知识产权为表现形式的无形财产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识产权与贸易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技术、服务连同知识产权本身都成为可贸易的对象,知识产权的商业重要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作用日益彰显。与此同时,存在于信息与知识上的利益冲突不仅限于一国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更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因此,知识产权作为配置知识和信息利益的主要法律工具应当做出回应。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利益集团都希望凭借知识产权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国和本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就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国际化。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已经初具规模,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法律秩序目前己经基本形成。据统计,全球性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已达30多个,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条约就有27个,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管理了若干条约。1967年7月14日,《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的缔约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标志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正式成立。随后,各种工业产权保护公约、涉及著作权及邻接权保护的公约以更快的速度涌现出来。1994年,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落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作为谈判的最后一个文件得到签署。该协定推动了各国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的改革,也协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种种利益冲突,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知识产权法” 也开始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国际法部门固定下来。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成因——以TRIPS协议为例

TRIPS协议的签订主要体现了部分发达国家的利益,尤其是美国。在二战之后,美国经济经过战争后的短暂繁荣逐渐走下低迷,国内的知识产权出口到其他国家之后频频遭遇侵权困扰,这导致美国的技术优势没有最大限度转化成为经济利益。因此,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美国的知识产权大集团都试图通过说服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以此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对于其知识产权的侵袭,而TRIPS协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因此,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标准实质上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尽管,通过该协议,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自身的努力,通过知识产权取得了某些利益,但是市场永远属于制定标准的人。发达国家利用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中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占据了技术制高点,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标准都是由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所垄断,而他们可以从这些垄断技术中不断的汲取他们所需要的利益,从而继续推动自身技术的进步,进而带来进一步的垄断。发达国家的利益集团从这种循环中可以不断更新自我的发展,在进步的道路上步子越迈越大!

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以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从TRIPS协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的早期,《巴黎公约》也好,《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也罢,其实都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产物,发展中国家与其说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利益,不如说被苛责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发展中国家并非只能随波逐流,任凭发达国家支配,发展中国家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巧用国际规则,来抵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自身带来的不利,因为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某几个国家说了就算的世界了,现在的世界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套运行规则,即便这些规则当初是发达国家所创建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规则的制定者也不得不为自己的规则买单,也就是说即使是发达国家,自己同样要遵守这些国际规则。

既然过去的历史无法改变,那么更要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本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现行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下谋求科技的进步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同样也遵循“丛林法则”,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并不大,但是绝不是没有,当年日本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封锁之下同样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做到。所以,目前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技术突破口,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自身领域的技术做一个全面的剖析,把重心放在那些比较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上,同时国家必须给予支持,而不要一味的将重心投放到加工行业,为别人作嫁衣裳上,虽然后者比较轻松,风险性小,但是从长远考虑,你只能永远的做下手,利润空间低,而且自主性极差。举个例子,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者大型的公司可以将重心放到节能燃料上来,目前世界都在倡导绿色能源,未来的无论是工业,还是通讯,都离不开绿色能源,虽能抢先占领绿色能源的技术高地,谁就能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抢占先机,所以,发展中国家可以不用在继续纠结与传统工业、传统能源的发展,与其在当中赚取微薄的利润,还不将重心投放到新能源上来,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如果不冒风险,那就只能永远的听命与发达国家。

(二)利用自身优势与发达国家协商

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劳动力以及原材料,而这也是发达国家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如果所有的跨国公司只能用本国劳动力,只能用本国的原料,这些跨国大企业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利润空间太小。所以,既然这些利益集团能够逼迫发展中国家接受他们所指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同样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逼迫发达国家以及相关利益集团让步。例如,在将来制度的制定方面,中国应从契合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特点来充分认识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深人研究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长项与不足,充分发掘我国传统创新优势,积极研究和促进对传统知识、地理标志、生物多样化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以及知识产权对公共利益的关注。[2]

(三)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以公共健康为角度

公共健康问题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1400 万人死于传染性疾病,其中90% 以上发生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疾病是艾滋病、呼吸传染、疟疾和结核病。[3]以艾滋病为例,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之一,发达国家由于其有大量的专利药品,因此很多艾滋病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药物。但在发展中国家情况就不同了,这种传染病持续蔓延,正在毁坏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这些问题并不局限于一种疾病,数以万计的民众,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买不起救命的药物。据统计,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3 /4的人口,但在全球医药市场的份额却不到10%,世界1/3的人口无力获得最基本的基础药物,而最不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上升到1/2。[4]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放宽某些专利药品的强制许可,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制造相关药品,而价格自然会下降。而公共健康危机的全球化特别是传染病的全球肆虐,使公共健康问题由单纯的国内法管辖事项演变成为全球性的事务,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可能受到疾病的困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免于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忽视公共健康的问题。所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该原则,取消某些对某些药品的专利权,来获得仿制的权利。

四、结语

事实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的起初只不过是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某些利益集团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例如《知识产权协定》的缔结完全符合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利益,数年之后一位曾经在埃斯特角城谈判的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说道:“发展中国家质疑关贸总协定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能力问题被(发达国家)处理得相当精明。”[5]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只满足与被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的现状,发展中国家可以灵活运用业已形成的规则、加强研究“游戏”规则中的弹性条款,争取国际规则的制定权。[6](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与发展[J].法学研究.2005.(3).

[2]周俊强.与公共健康危机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J].中国法学.2005.(1).

[3]冯洁涵.全球公共健康危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WTO 多哈宣言[J].法学评论.2003.(2).

[4]曹婷.药品平行进口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

[5]彼得·达沃豪斯,约翰·布雷斯威特.信息封建主义[M].刘雪涛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15.

[6]牛强.“后TR IPS时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中国路径[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6).

上一篇: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探讨 下一篇:试论多媒体网络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