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诉讼调解

时间:2022-05-23 01:11:12

浅析知识产权诉讼调解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各类产业在国际中占据比例越来越重,产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同时,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件数量急剧攀升。在司法实践中,与一般民事案件相比,通过调解俨然成为了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的重要方式之一,并有效实现了知识产权案件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知识产权;调解;司法资源;最优配置

一、知识产权调解撤诉案例

唯冠(深圳)公司以及为唯冠(台湾)公司均为唯冠旗下的控股子公司,2001年6月21日唯冠(深圳)公司在大陆注册了涉案的IPAD商标。之后,IP公司与唯冠(台湾)公司于2009年签署协议,内容为将涉案IPAD商标在内的多过注册的IPAD商标权转让给IP公司。事后,IP公司又与苹果公司达成转让协议,将其拥有的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 据此,IP公司、苹果公司认为自己拥有IPAD的商标权,顺而将唯冠(深圳)公司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2012年2月2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公开审理上诉人苹果公司、IP公司诉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上诉案件。该案经过深圳中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之后纠纷继续升级,上诉人苹果公司、IP公司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请求确认涉案的IPAD商标归苹果公司所有。

争议焦点:

唯冠(深圳)公司是否同意转让大陆地区的IPAD商标,转让商标权的合同的签署是否属于表见。

案例分析:

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唯冠集团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但由于资金问题,唯冠股份于2010年8月2日停牌。不言而喻,对于唯冠公司而言在这场商标纠纷案件中,其占有明显有利优势。而对于唯冠公司本身而言,企业内部的资金问题更为迫在眉睫。

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2012年8月21日,苹果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IPAD平板电脑为其主要核心产品之一。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IPAD商标的所有权对其产品的在华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件结果:

2012年2月29,IPAD商标在华归属权在广东高院开庭审理,苹果与唯冠(深圳)律师激烈争辩了一天之后,当庭并未宣判。不过法庭的态度在其后却对案情的态势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功效。庭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经过认真严谨的合议分析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此案的上策。为此广东省高院充分听取了苹果公司、唯冠公司的代表意见,并创造条件让双方充分交换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成功促成了本案的和解。

2012年 6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正式生效。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民事调解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这意味着,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各取所需,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调解在是解决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一个缩影。在很多知识产权纠纷中,当事人双方并不一定要争个“鱼死网破”,结合知识产权纠纷的特有属性,在经济目标的追求下,当事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调解,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调解作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高效解决机制,成为了当事人及司法机关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首选。

二、知识产权案件调解背后的奥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同时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率也较一般案件偏高,有的甚至超过八成,越演越烈的知识产权纠纷形势下,调撤率为什么一路攀升呢?

1、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对象是的无形的商标、专利、计算机软件等,这使知识产权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降低了当事人对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结果的可预测性。因此当事人更趋向于通过诉讼调解的方式化解诉讼风险。这是法官在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优势之一。

2、知识产权新类型和复杂、疑难案件层出不穷,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基因等生物技术相关发明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网上音乐下载和数字图书馆等引起的网络著作权问题;音乐电视的作品属性、权利归属和赔偿额计算问题;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的确定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知识产权案件适用的法律多为特别法, 法律规定比较原则, 立法空白不少, 可操作性不强。

3、知识产权案件相对于一般民事案件而言,具有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争议焦点多的特点,在同一诉讼中往往并存多重法律关系, 查明事实难度大。这就导致了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风险相对较大。当事人需要经历多个司法程序,而不能很快地化解矛盾,这造成了当事人诉讼成本的巨大投入及社会成本的浪费。

4、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影响明显尤为显著,其是对一些跨国企业,或者以技术为支撑的科技型企业。涉案专利或者商标等权利关系其产品的某个区域市场甚至是某个国家市场的推广销售。如若没有这张通行证,将寸步难行。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参与人知识层次较高。一方面,因为社会阅历和知识层次的优势,这些当事人更具体理性博弈的能力,这为诉讼调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人本身具有相对较高的法律意识和诉讼能力,而且案件涉及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诉讼调解的法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知识产权纠纷中涉及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权利具有一般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都属于当事人所有的私权。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合法的诉讼和实体权利,当事人本身也最清楚纠纷的真相和本身的利益所在, 因此调解中当事人双方协商的纠纷处理方案应当是最符合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另一方面,也是当事人心甘情愿接受的实体公正。诉讼调解通过当事人的协商解决与法院的司法判断相融合入,一方面实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自由处分权。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司法资源,省去了很多未必能给当事人双方满意答卷的司法程序。所以,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调解实现了司法公正和理性,尽管法律在案件的解决中可能没有得到板上钉钉的应用,但是当事人双方对案件解决方案的认同与对司法公正的认可正是司法的最终目的。

三、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原则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司法为民的大格局背景下,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相比较诉讼和仲裁等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在纠纷的化解方面更为普遍和行之有效。继而,在调解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谋有略,实现司法资源的最优配置,收到最显著的社会成效。

1、知识产权诉讼调解应当遵循司法经济原则

司法经济原则是指司法各个阶段应当符合理性,经济的原则,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尽可能满足日益增长得司法需求。在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调解过程中遵循司法经济原则,可以优化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使当事人以尽量小的诉讼成本化解纠纷,从而降低社会成本的消耗,实现诉讼效用的最大化。但在贯彻司法经济原则的同时要平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不能局限于追求司法效率的理念,法院在追求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要注重诉讼调解的重要性,关心当事人司法投入以及司法资源的消耗,权衡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平衡。

(2) 关注调解(和解)协议的后期履行情况,避免司法资源在强制执行期间的二次投入。

2、 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应当是全方位的调解

(1) 普遍原则,对于那些未能调解成功而通过裁判结案的案件,可以充分利用前期调解过程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向当事人释名案件裁判的合理性,增加当事人的认可度。已达到案件的上诉率和后期裁判的履行程度。

(2)全案调解,在案件审理的全程,法官都可以发挥“剂”的妙效,针对当事人在案件过程中心理和结果预期的变化,把握调解时机,在双方合意略显的情况下,极力促成双方调解。调解工作要贯穿于案件的送达、庭前、庭中、庭后、判前全过程,只要有一分调解的可能就不放弃百分调解的努力,有些案件甚至是在判决书已经制作完成,即将送达的前一刻才完成调解工作.

四、 知识产权案件调解“配备”

在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过程中,无可厚非,法官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法官应如何在具体纠纷解决中发挥好这个首当其冲的重要角色,也给法院和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法院的具体措施可以归结为一下各方面:

(1) 专家参与案件调解。为调解中的专业技术问题提供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说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计算机网络普及涉及网络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案件层出不穷,案件涉及的科技领域不断延伸和拓展的情况下,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对法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相关专家参与到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过程,不仅能够节省社会资源,而且能够将相关领域的先进科技知识应用在具体案件中,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化解矛盾。最终使审判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了解当事人利益取向,对症下药。

法官在做具体调解工作时,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要做到与当事人进行平等、深入的沟通,尊重、理解当事人,关注案件中对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所在,了解案件争议对双当当事人利益的影响。另外,对当事人而言,法官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倾听等一些细致入微的举动都会对当事人对案件的态度产生正面影响,当事人在很大程度上将利益寄托于法院的公正审判。所以,法官们任何善意举动都会对促成纠纷的解决产生积极效果。

对于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纠纷的案件,当事人双方可能是大公司集团,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各自的经济或者学术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权属纠纷,他们更注重纠纷对本公司或者学者本身产生负面社会效应,对于经济赔偿等略显次要。而对于当事人是小企业、小工厂、甚至是销售商而言,经济利益就是其在案件处理中最为看重的要素。无论是面对哪一类的当事人,都秉承充分尊重、理解当事人的理念。对于不同的当事人双方,就要求法官具体深入了解当事人双方的背景情况,利益纠纷的本质所在,细心探索当事人真正的需要。

(3) 提高法官司法素质,取信于当事人。

一次成功的调解,既体现在法官在当事人双方中间积极撮合,起到良好的“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当事人双方觉得这个法官是值得信任的,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能够公正的处理案件。在这个过程中,法官既要亲自与双方当事人接洽,跟其一起探讨双方各自利益点,以及可以实现预期利益的可能性和具体解决方案。又要拿捏得当,以当事人自己意愿为主,不失司法权威,营造司法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如何平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位阶关系成功的调解中至关重要。一方面坚持调解自愿、调解保密,保障当事人有选择调解的权利,由当事人双方自己决定是否调解以及调解协议的内容。另一方面,由法院主持,作为承办法官在调解过程中为当事人提供合适的调解平台,并未其调解提供合法的制度以及程序保障。

(4)以专业性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优秀司法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审判对法官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令人向往又让人心忧。令人向往的是,作为一项朝阳事业,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相比,它更能够体现一个法官的专业科技水平和技术涵养;令人心忧的则是它任何其他法律部门要求更多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精熟于法律业务,还要对相关科技知识有相当的了解,这对法官的技术功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优质的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必然源自于高素质的审判队伍,实践中形成了效果显著的“三专”政策:

第一是法庭审判专职化。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加强对知识产权领域知识的深入探讨,法官知识面丰富了,专业素质提高了,调解进行的也更为顺利。

第二是法官配备专业化。法院可在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配备专业的知产审判的法官,定时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以便于培养专门的审判骨干。

第三是法官审案专门化。可以将在专利、著作权、职务新品种等不同案件的审理上更为擅长且有独到审判经验的法官们具体分工,法官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调解过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编.纠纷解决:多元调解的方法与策略=Ml.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李正华.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J].仲裁研究,2008,(3)

[3]李自亮,鲁统民.法院调解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展望[J].山东审判,2005,(4)

[4]廖洁.奥拓商标大战终熄火:湖南省高院调解全省最大知识产权案揭秘困1.法制周报,2008.1.04(8)

[5]沈雅琴.浅析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专门仲裁制度[J1.法制与社会,2007,(10)

[6]冯辉赵迅.试论当前国内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策略)缺陷成因与弥补.怀化学院学报,2006(12)

[7]俞晓霞,金亦红.重构知识产权诉讼调解制度.人民司法,2002,(10)

[8]袁秀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的类型化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以最高法院法释[2008>3号司法解释为中心[J1.电子知识产权,2008,(7)

[9]张晋红.法院调解的立法价值探究)兼评法院调解的两种改良观点[J].法学研究,1998,(5)

[10]张竹青.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主要解决途径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11]周晓冰.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的实证研究IJI.电子知识产权,2006,(l)

上一篇:企业间借贷合法性探讨 下一篇:谈谈经济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