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院外用药10注意

时间:2022-10-19 04:46:43

老年患者院外用药10注意

近年来,随着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院外用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然而,院外用药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耽误治疗或引起身体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专家提醒,老年患者在院外用药过程中,尤其不可麻痹大意。

老年患者院外用药常见7问题

1.不按时用药或漏用药物。

2.求痊愈的心理较强,擅自增加药物剂量。

3.对慢性病诊治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症状好转或消失就自行停药。

4.用药知识缺乏,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

5.药物过期或药物保存不当造成药物成分变化或失效。

6.身患多病需服用多种药物,由于不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影响疾病的治疗。

7.由于门诊医生时间太紧、药物说明书作用有限等原因,患者很难了解清楚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从而造成用药不当的问题。

10措施防范院外用药问题

以下10点防范措施,可以帮助老年患者更好地服用药物,恢复健康。

1.认真对待出院指导

出院时老年患者应仔细聆听医护人员所做的出院患者药物知识宣教。患者出院时,如继续用药治疗,医护人员会告知带回药品的保存方法、使用方法、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及对食物的一些特殊要求。

2.陪护者及亲属应积极接受药物知识宣传

多数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及认知分辨能力差,再加上治疗过程中服药多,因此,错服、漏服药物时有发生。陪护者及患者亲属应同时接受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宣传,以便及时督促、协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3.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和亲属的信息交流

有的医院会建立医患联系卡,并有电话回访和跟踪等,使许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但也有些医院缺乏此方面的服务,这就需要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以确保合理用药。

医生应精确地确定疾病状态;根据老年患者的机体情况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间隔时间,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确定并调整剂量;给药方案尽可能简化,使患者易于顺应;在没有仔细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之前不宜开出处方。患者应重视按医生规定服用药物,不要漏服、多服或随意停服,更不要按药物的广告宣传自行服用药物。亲属应向医生详细介绍病情(老年患者往往说不清),并监督服药。

4.定期到医院咨询,向药师寻求帮助

许多医院设有专门的药物咨询台。拿北京来说,宣武医院、协和医院、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积水潭医院、北大三院等,都在门诊药房旁设立了药物咨询台,由资深的药师,甚至是正、副主任药师,担任药物咨询工作,免费为患者解答与用药有关的各种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药师不仅仅是发药员,还有审查处方、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的责任。患者及家属可以到药物咨询台与药师进行面对面的咨询,也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可以询问的内容包括:药物名称、服用方法、用药剂量、最佳服药时间、药物的特殊用法及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及避免方法、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品的储存方法等。同时,患者用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也应该告诉药师,以便他们及时收集信息,向药监局反映,从而第一时间对用药行为做出调整,确保人们用药的安全。

5.注意服用多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用药的机会和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机会增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加。相互作用通过减慢药物消除或协同而增强药物作用,可引起不良反应;通过加速药物消除或拮抗而减弱药理作用,使原有疾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而加重。

6.保健品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虽说“是药三分毒”,但有病就得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可轻信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保健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7.建立用药日记

老年患者的近期记忆力差,如刚吃完药可能马上就忘记了,然后再吃一次,造成重复吃药或漏吃的现象。如果能把每次吃药的时间和剂量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来,或者做成表格,吃了就划勾,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吃药或漏吃药的现象,也便于就诊时向医生提供用药情况。

8.看清用药禁忌,定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在服药时要先看药物包装上的说明书,特别是要看清楚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用药禁忌。对于“禁用”、“忌用”、“慎用”字样的药物,患者不要自行使用,要听医嘱,以免发生意外。注意妥善保存药物,不吃过期或变质的药物。

9.不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更不能擅自停药

改变药物剂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药物,用药剂量、服药次数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糖尿病患者超过用药剂量易造成低血糖,甚至昏迷,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而用药剂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目的。许多慢性病患者需终生服药,如降血压和降血糖的药物都必须终生坚持服用,倘若擅自停药,可造成病情的反复,甚至危及生命。

10.把握用药五先五后

一般小病先用食疗,后用药。 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副作用一般比西药小。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若中药不起效,再用西药。

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敷药,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打点滴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但它会明显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应该仅在危、重、急或无法选择口服等其他给药方式时,才选择注射给药。

先用成药,后用新药。新药、特药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而老药由于使用多年,人们对它的不良反应认识较清楚。因此,患病时最好先用老药。

上一篇:循经点穴康复青少年视力 下一篇:支招旅途10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