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激活课堂

时间:2022-10-19 04:44:30

差异教学激活课堂

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处在不断发展与改变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给足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海洋中自由活动、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这是学生获得真知、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差异教学,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小学数学教学差异化教学自主学习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标准,无视学生的差异,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忽视学生独特的个体,忽视学生自身兴趣、能力等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新的僵死知识的储存器,并无奈地接受烦琐的标准化试题对僵死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从而严重抑制了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但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探索

(一)内容的设计有差异

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体会成功的喜悦;还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做到对优秀层次的学生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自学和学习技巧的能力;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欠佳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查漏补缺,还需要单独为他们多次重复讲解,争取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法选择有差异

在教学方法上,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俗话说:“理儿只有一个,方法却有万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性,使他们对学习的方法产生不同的适应水平,只有找到了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方法、适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只要方法对头,教师一般不要硬性规定,然后再通过交流来优化学法,促进学法选择的提高。

(三)课内外的作业有差异

课堂作业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也包含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平时课堂上所使用的练习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强调知识的直接运用,属于基础的操作命令和技能,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选做题”则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给予较高层次的同学以充分展示自我的余地,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外作业也安排不同要求的习题。好的同学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外可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书上的补充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学困生对课本上较难的思考题可暂时不布置他们,只布置基本题和一般的综合题,使他们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和能力。如《圆柱和圆锥的复习》我设计了以下练习供学生选择度。

1.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圆的半径是3厘米,高是2.1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直径的1倍。

(3)底面圆的周长是0.1256米,高是10厘米。

2.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内容同上)

3.填空

(1)把一根圆锥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重0.2千克,削去的木料是()千克。

(2)体积是45立方分米,高是9分米的一个圆柱,它的底面积是()。等体积等高的圆锥体的底面积是()。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2)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的比是3:1。()

5.改错

(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12.56×5=62.8(立方分米)答:体积是62.8立方分米。

(2)圆柱底面半径扩大2倍,商不变,体积就扩大。(8倍)

(3)一个圆柱的高缩小2倍,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不变)

6.应用题

(1)一根圆钢长4米,底面周长是6.28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根圆钢重多少千克?

(2)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10厘米,里面盛有水,现将一个底面积为157平方厘米的圆锥体铁块全部浸入水里,水面上升1厘米,求圆锥体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下限要求”,又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同一练习过程中都有所发展。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学习。

(四)评价的方式有差异

1.由于它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所以其评价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每次作业都可以作为一次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平时批改和讲评作业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有没有完成练习,是对是错,简单打分,还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立即予以修正。

2.根据学生的特点,考核评价应该抛弃统一标准答案的做法,采用因层次不同而不同的方法,只要学生相对于自身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并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具体方法有:与训练差异相对应,在试卷上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比较差的同学,可以给予多次的考试机会,甚至教师给予关键性的辅导。方法不一而足,目的只有一个,教师不是把学生考死,而是在考核过程中让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相信,只要教师深钻细挖教材,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参考文献:

\[1\]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祖琴.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4\]方运加.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出版,2006,(7-8).

上一篇:中美课堂教育之差距 下一篇: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