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的作用及改革路径

时间:2022-10-19 04:07:22

论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的作用及改革路径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目前对于人才需求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用。高职院校在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在课程建设中,也越来越注重音乐公共课的作用,音乐公共课的开设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公共课 作用 改革路径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也在不断更新,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都除了抓好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外,更加注重对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随之,公共音乐教育也成为了学生审美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开设公共音乐课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提升艺术欣赏力,还可以调节学习压力,对心灵进行放松,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开设音乐公共课的作用

音乐是由旋律和节奏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它是人们抒发、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与人类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开展音乐知识和音乐公共课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身心得到放松,这是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各种音乐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感人魅力,它通过独特的旋律来抒发作者所赋予的思想感情,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其次,音乐公共课教育可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习惯养成。加强音乐公共课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鉴赏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心理的健全。音乐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广泛开展音乐公共课教育,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文化积淀,更能全面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

最后,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的增强创新能力。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需要硬软实力都要具备的全能人才。既要有专业能力强的硬实力,也要有综合素质高的软实力,通俗来讲就是要做到既专又精。而音乐修养恰恰就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更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不但要积极加强音乐修养,更要学会利用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在判断、分析一些事物的时候有着独特的见解。

二、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教育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也不以为然。有些院校相对能好点,但也仅仅是将音乐公共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既然是选修课,可选可不选,及时选了课程到课率也非常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开设有音乐公共课程的院校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对课程的定义也有误区。音乐公共课不同于音乐专业课,而且它的授课对象也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音乐公共课都是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科学生所开展的课程。在教学上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明确,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独自分析、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3.音乐活动开展少。一方面由于开展的音乐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对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能系统地学习公共音乐教育,没有音乐理论知识支撑,导致学生畏惧参加音乐活动。这样一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的改革路径

1. 重视音乐课程开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开设的定义上要得到重视,应将音乐公共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普及音乐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分析鉴赏音乐作品能力,注重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了解音乐本身所赋予的创作思想,透过音乐学会联想各个时期的音乐背景。要通过音乐公共课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优化音乐教学手段。要针对音乐公共课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搞清音乐公共课的授课对象。音乐公共课的授课对象不同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对象,它的授课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群体,我们要针对非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学习掌握音乐知识的培养目标,要对音乐理论基础、中外经典作品欣赏等知识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其次,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能体现出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的教学模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后,老师不要急于讲解,可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创新音乐活动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新音乐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充实课外活动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如可以通过开展歌手大赛、文艺晚会、音乐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在活动中进行实践锻炼,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在校园里的业余生活,又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广泛兴趣,陶冶自身的思想情操。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共课教育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能培养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罗钧桓."论音乐鉴赏教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J]. 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2).

上一篇:刍议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及影响 下一篇:《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