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浅析

时间:2022-10-19 03:59:53

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浅析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引导。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21-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普及之下,已难以适用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分层教学、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法已逐渐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这一大环境下,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逐步突出其主体性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角。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未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转变过来。一方面,犹豫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又将课堂全程把控,最终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还是按教师的思维方式完成的,并未真正发挥主动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知偏差,致使其认为自主学习即给学生大量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课堂教学终流于形式,难有教学实效。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授人以渔”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标,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实践证明: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表现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譬如,在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可创设如下问题:①文本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开头为什么写“清国留学生?”②清国留学生模样是不伦不类的,但作者为什么要用“标致”一词?③作者的意图写“弃医从文”,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④藤野先生知晓“我”以后不当医生时,为什么情不自禁的流落出悲哀之情?⑤“我”平时虽然“太不用功”,但为什么会获得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学生被上述问题所吸引,通过广泛的讨论,他们逐步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类似的问题涉及到作品的选材、人物性格、全文的主旨等方面。此时,教者继续提问:假如你也写自己的老师,那应该怎样构思、安排、组织材料呢?从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两者关系的理解。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资源和原动力,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质疑。譬如,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佳句时可点拨:“如此良辰美景,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那天自由自在的在天街闲游,可谓幸福无比……”这时,有学生举手质疑:“老师,牛郎被天河隔在那边,织女又被王母娘娘关在天牢,他们连相会都很难,怎么能自由的闲游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热烈争论后大家恍然大悟:这是诗人的一种大胆想象和对原传说的改编,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诗歌的主题思想也显现了出来。

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强化初中生语文的学习动机对促进自主学习十分关键,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在学习中关注学习者的意愿。罗杰斯认为,只有主动自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他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允许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时,就会有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因此,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动机能够增强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在强化语文自主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语文学习独立性和目标感;相信自己的学习潜能,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从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出发,明确奋斗目标,真正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坚信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督促自己朝最高目标奋斗。语文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阅读文本能够形成个性感悟,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册、某一单元或是某一篇课文。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课前圈点课文,课中书写旁批、眉批,课后自主总结理解课文、把握主旨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发现真理。宋朝张载曾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首先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将满堂灌改成满堂问,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如在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文时,与其直接打开课本进行讲解,不如先合上书本让学生思考。教师可让大家猜一猜,“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这棵树与其他的树有什么不同?作为一棵树它有哪些方面值得骄傲?”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他们会想出很多种答案。等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引出诗歌的主体―――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让学生知道这棵树代表的是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英雄战士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这位战士”有哪些高尚品质,我们该如何向他学习等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既能认真研读诗歌,又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他们的反思精神和质疑能力得到了培养。课堂如果没有疑问和反思,只有教师的提问和讲授,学生就只能做倾听者和背诵者,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新课改的浪潮推动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来。他们努力探寻教学新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置,为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献智献策,以期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上一篇:雨夜,沉浸在温暖的漩涡里 下一篇:二孩生否 妻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