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体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9 03:56:36

浅谈一体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 要:一体化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体验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改革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其组成结构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是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通过学习某个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以获得专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指的是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而方法能力则是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活动中,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形成进行割裂看待,只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却忽视了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而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恰恰是影响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

一、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很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形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

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原来的大班化教学转变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各小组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个人展示、集体评价、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从过去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老师、师傅、车间主任、仓库保管员……),以便于完成专业理论授课、操作技能指导、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评价学生工作成果等。由于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经常与学生交流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

课堂上的教师从主演变成了配角,从制作人变成了策划人。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综合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

加芬科尔曾经说过,“每一种职业归根结底都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这与职业的种类无关,数学家如此,卡车司机也是如此”。

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质量更高、技术更新、成本更低、离客户更近”的目标,先进企业大量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组织流程和新的生产方式,这就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工作岗位上的功能性能力,还要主动参与劳动组织架构。作为自主管理的工作小组成员,员工要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对新的、不可预见的情况作出独立判断和灵活反应。专业交流、多技能、以顾客为导向和团队能力等过程性能力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的重要能力。

而传统的技能培训强调的是点状的操作技能训练。由于缺乏将其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因此无法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经验和背景意识。

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采用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模拟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工作环境,把学生练习加工的工件视作为企业的产品,引入了产品的质量观念,同时还模拟角色扮演:学生转变为一线操作工人,小组长转变为班组长,老师转变为师傅、车间主任,真实重现产品检验、工序分配、调度、产品流转等环节。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实际过程和技术要求,了解了企业的组织机构,熟悉了企业文化。

三、改变评价方式

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新模式,适应一体化教学新方法,通过探索和总结,初步形成了以能力评价为主要方式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任课老师评价等,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方面能力评价,根据学分制制度规定的学分评定方法,最终评定出学生的成绩或等级。

通过这些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整的一项任务中进行学习和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某一技术工作或服务工作的实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下一篇:高职校企合作研发教材与教师双师素质的链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