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选择

时间:2022-10-19 02:11:43

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选择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交通系统设置的影响因素和其基本原则,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交通系统的设置提出一些指导性的纲要问题。然后具体阐述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的具体设置手法以及特殊类型电梯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系统;配置分析;选择

1.高层建筑电梯系统选择的影响因素

建筑电梯系统的选择不仅仅是满足建筑物内部功能这一个要求,另外还要兼顾到多方面的影响,现代的高层建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座垂直运输的城市,电梯在建筑物内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将要给现代的高层建筑带来很多附加值的增加。在现代的这个社会中电梯己成为我们城市物质文明的重要的标志之一。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高速、大容量的电梯甚至是电梯群。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电梯就更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类型。另外一方面,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电梯交通系统也要智能化。首先要和智能大楼的所有自动化系统联网,和消防、保安、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使电梯系统成为更加高效安全的运输系统。电梯耗能约占整个高层建筑的总耗能的3%到7%,因此,实施电梯交通系统的最优配置,降低电梯的能耗,也就是降低大楼能耗的需要,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电梯交通系统是高层建筑里是唯一的频繁启动的大容量设备,是电磁干扰的元凶,因此,如何减少和防止电梯系统的电磁干扰,又是保护环境和大楼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2.高层建筑电梯系统选择的基本原则

2.1.明确的导向原则

在一幢高层建筑中,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希望到达自己所需要的使用空间的路程和时间越短越好,尽量减少在公共空间和场所停留的时间。拥挤的人群会给人们心理和生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紧张感,因此,明确的导向、清楚的表示会引领人们寻找其所需要的最快捷的流线,减少停留在公共场所的时间,这是一座高层建筑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要素,这一点在电梯交通系统尤其是电梯的前厅选择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前厅选择首先要处理就是和门厅之间的关系,这是实行清晰明确的导向选择的首要问题。电梯厅与门厅之一般来说有两种位置关系,即第一种电梯厅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正对着门厅,另一种为电梯厅在建筑物的非中心位置侧对着入口大厅。但无论是哪种关系,让电梯的使用人员尤其是初次来到建筑并不熟悉的使用者很快的找到电梯厅的位置,减少不必要的停留和流线的交叉是我们选择的首要任务。

2.2.空间的舒适原则

在以前的高层建筑物中,由于经济问题上的限制,多是完完全全的从功能上考虑,忽略了使用者的心理舒适度,其选择的依据非常单一和片面,人们在使用时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抑和不愉。所以,现在的高层建筑的电梯交通系统的选择中,不仅仅只关注建筑的功能的使用状况,我们还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人们在等候、乘坐电梯的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并以这样的一个要求来作为建筑师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创造出与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相适应的候梯和乘梯环境是尤为重要的。

在现代的科技和经济实力的驱动下,国内的高层建筑做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所需要的电梯台数在不断的增加。由于数量增加的过多,建筑选择人员在选择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很多台的电梯队列的形式来组织平面布置方式,但这样的一个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法却产生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问题,即由于电梯厅的纵深过长导致乘梯者无法完全顾及到电梯的实际运行和到达状况,而且现在由于加快了电梯的使用效率,电梯门开启的时间都有所缩短,现在电梯门开关的时间约为4-6秒,这样很容易造成当乘客在一端等候电梯到来时意识到另一端的电梯已经到达却也无法及时乘坐了。因此,在我们进行电梯交通选择的时候,应该避免同一电梯厅里设置过多数量的电梯,否则很容易造成乘梯不便而且导致系统工作效率下降等等不良反应。若遇到电梯数量过多时,我们应该考虑分多个电梯厅选择,这在现实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大量的运用。

3.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选用和设置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来说,如果其中的电梯交通系统、扶梯的设置、冷暖设施、上下水道、配电以及照明等设备设置的数量不足或安排的不够得当,都会使当初选择建筑物对其的预期效果大大的降低,使得建筑物的投资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是对社会资源的的浪费。所谓的电梯交通系统的设置良好,包括电梯机器本身的优良和整套电梯系统即包括电梯和电梯厅的设置合适两个方面。我国目前的电梯设备,就机器本身来说由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外电梯的引进,并不比欧美等国家的产品差,但是在选电梯交通系统的设置和配置等方面则很少有充分的研究,选用和设置电梯常常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进行的。对于高层建筑,只有电梯交通系统设置的合适、得当,才能充分显示高层建筑的优越性。所以对于高层办公楼、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住院楼和百货大楼等等建筑物由于其建筑性质的不同,电梯交通系统的配置和设置方法也不尽相同,必须对其进行确切的交通分析,并加以充分的研究,然后再确定出最终的电梯交通系统的配置方案。下面介绍一下合理选用和设置电梯的基本事项:

3.1.交通需要

为了确定合理的选用和设置电梯的台数,首先,要尽可能准确的估算出建筑物内的交通需要,即单位时间内需要输送的人数,在一般情况下,交通需要时根据下面两个方面进行估算的:

3.1.1.建筑物的规模:对于高层办公楼和公寓住宅,是按办公和居住的人口数量的多少来确定的;对于百货大楼,则是按照售货区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其规模;而对于高层旅馆和高层住院楼则是根据客房数和床位数量的多少来确定的。

3.1.2.客流的集中率:单位时间内需要输送的人数和建筑物内总人数之比。

此外,在建筑物建成以后,随着建筑物内各部门的发展,人口增多,会使交通需要发生变化。在估算交通需要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3.2.关于数量方面

在数量方面,高层建筑物内要求设置的电梯台数具有能够充分输送建筑物所有竖向交通需要的能力。输送能力是一定时间内电梯能够输送的人数,它是根据往返一周时间和在这段时间中的乘客人数来确定的。往返一周时间是指从轿厢返回基站时间起,乘客在基站乘入,到电梯服务完毕后再回到基站时止的时间。一般是计算5分钟的时间内的输送能力。

3.3.关于质量方面

在质量方面,要求将乘客的候梯时间降低到一定值以下,以避免乘客等候着急。通常,平均运行间隔时间等于往返一周时间除以电梯成组运行时的并列台数。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增加了电梯台数,就能减少电梯的平均运行间隔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但实际上,如果不采用高性能的群控运行方式,即使增加了电梯台数也不一定就能提高整套电梯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

4.总结

进行了上述的研究分析之后,就可以确定出电梯的容量、速度、控制方式和台数。对于台数较多的电梯群,要同时考虑并列的组数和各自承担的服务层。如果不进行充分的交通分析和交通计算就确定上述数据,那么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现在的很多大型的高层建筑包括超高层建筑都是根据对这个方面进行的全面的调查研究,运用电子计算机确定了电梯的容量和速度,并作出了运行的计划。

参考文献:

[1] 司戈,高层建筑火灾时利用电梯组织人员疏散的可行性[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10)

[2] 张鹏,朱昌明,高层建筑危急情况下的电梯疏散系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8)

[3] 王静波,许宇航,浅谈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中的设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04)

[4] 文,梁质林著,建筑选择电梯选型与配置实用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张琦主编,现代电梯构造与使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压力容器制造的常见缺陷及处理 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筑路机械的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