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裁复合模结构装配调试

时间:2022-10-04 03:50:37

冲裁复合模结构装配调试

摘 要:装配是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后期工作,各种零部件(包括自制的、外购的、外协的)需经过正确的装配调试,才能形成最终产品。装配调试过程中必须保证各个部件和制成产品具有规定的精度,达到设计所定的使用功能和质量要求,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装配,下面我就我在冲裁模具装配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谈谈体会.

关键词:装配 模具 复合冲裁模

1.复合冲裁模结构的装配调试

所谓模具,就是安装在各种压力机上,通过压力机带动而使材料变形的金属模型的总称。

复合冲裁模具,也称为多工序模具,是指冲床在一次冲裁过程中,在模具的同一位置上能同时完成冲孔和落料两个不同的冲裁工序的模具。它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它也有一些缺点,首先,此模具结构比较复杂,这就给安装和调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为了保证高的冲裁精度,需要有高精度的冲裁设备来保证,这就要求组成模具的零件精度高,当然制造高精度的零件就会花费比较大的人力财力,同时制造周期相对也比较长,这些原因造成了复合冲裁模具制造成本大大提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它只适用于大批量零件生产中。

在装配加工过程中,首先要按照设计者给出的图纸、工艺加工尺寸,同时还必须要了解模具的结构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使用缺陷,进行预判,并准确的进行调试,从而降低返修率,降低成本。

模具组成:

1.1.工作部分。

这部分是指模具中直接参与冲压工作的零件,包括凸模、凹模和凹凸模。

1.2.定位部分。

这部分是保证工件在冲裁模过程中有准确定位的零件。其包括有挡料销、导正销、挡料板等。

1.3.退料部分。

这部分主要包括卸料零件、顶料零件和缓冲零件。

1.3.1.卸料零件。其主要作用是指将已经冲裁好的工件从凸模上卸下来的零件部分。如象卸料螺钉、卸料板等。

1.3.2.顶料零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材料由凹模内顶出的零件部分。如顶杆、顶板、顶料销、顶出器等。

1.3.3.缓冲零件。它是在冲裁过程中不但起压料作用,同时又起卸料和顶料作用的部分。主要包括弹簧、橡皮、气垫和顶杆等零件。

1.3.4.模架零件。模架零件包括三种零件,导向零件、支撑零件和紧固零件。导向零件包括有导柱、导套和导板三种零件;支撑零件包括模座、模板、垫板、固定板、模柄等零件;紧固零件包括各种螺钉、销钉等。

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后,我重点阐述冲裁复合模在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上下模座的装配以及凹凸模的装配及间隙的调整方法。

2.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模具在装配之前首先要有准备阶段,如:熟悉产品装配图纸、工艺和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确定装配的具体方法和顺序以及选择装配所需的工具等。同时在装配之前还要对装配的单个零件进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铁锈切屑和油污等影响装配效果的东西,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零件还要进行平衡试验等。还有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进行一些小的组装,组成一些小的装配单元,这种小组装称为部件装配,这是模具装配之前不可省略的部分。

2.1.上下模座的装配。

完成了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后就开始进行上下模座的安装了。一套模具能否工作,首先得有导柱和导套的配合,导柱和导套与上下模座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装配时首先要擦干净导柱、导套和上下模座的配合表面,并涂上机油,然后在进行装配。具体的装配方法分两种:

2.1.1.先压入导柱的装配。

2.1.2.先压入导套的装配。

装配时可根据上下模座的形状、重量和所用工具及个人习惯,可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装配。但是必须遵从一个原则,即导柱、导套与上下模座之间的垂直度和平行度必须满足要求,这样才能算是完成了装配的初期目标。

2.2.凹凸模的装配及间隙的调整。

在完成了复合冲裁模的初期目标后就进入了装配的关键部分,凹凸模的装配及间隙调整。凹凸模是冲裁模具中的关键零件,它直接影响模具的制造周期、精度和使用寿命。在装配过程中,安装凹凸模虽然关键,但也容易,关键中的关键是间隙调整,必须将凹凸模刃口整个周长上的间隙调整的很均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装配的质量,才能使冲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并能使模具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调整间隙是在模具的上下模座已经分别装配好,并通过导柱和导套组合起来以后进行的,一般是将凹模固定,调整凸模的位置以达到调整间隙的目的。

调整凹凸模间隙的方法有多种,在这里我介绍我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透光法。

本方法比较适合一些小型的模具,我们将组合好的模具翻转过来,把模柄夹在老虎钳上,用灯光照射,然后从下模座的漏料孔中观察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配合间隙的大小,看看是否均匀。当间隙不均匀时,可以用铜锤轻轻敲打凸模固定板的侧面,利用螺钉与螺钉过孔之间的间隙使凸模向指定方向移动,直到刃口的整个周长上的均匀为止。这种方法简便,但是不容易掌握,只有安装经验丰富的师傅才经常用到,一般的新人最好不要用。

方法二:垫片法

这种方法是在凹模刃口四周适当的地方安放铜或者铝垫片,垫片厚度等于单边间隙值,用两块等高垫块垫好后,让凸模慢慢下降,观察凸模是否顺利地进入凹模,并与四周垫片接触良好,如果间隙不均匀时,也用敲打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进行调整,直到间隙均匀为止。

方法三:切纸法

此方法适用与精度比较高的模具的间隙调整。它是在凸模和凹模之间放上一张薄厚均匀的纸,以纸代替毛坯,用铜锤敲打摸柄使模具闭合,根据所切的纸片周边是否切断,有无毛边和毛边的均匀程度来判断间隙的大小是否均匀。纸的薄厚根据间隙的大小确定,间隙愈小纸就愈薄,一般可用厚度为0.05mm厚的纸进行试切。

通过这次论文,使我对复合模具的装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钳工装配不仅仅是把单一零件组合到一起这么简单,而是应该按照整套产品的性能要求,既要考虑关重零部件的顺利运转,又要考虑其他零部件的合理配合。按照先“关重”后“其他”的顺序逐步装配,并且边装配边调试边修改。还有就是要先了解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各个零部件在工作中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参数,才能更好的完成装配工作。

以上是我在复合冲裁模具装配工作中的工作总结,由于时间仓促、知识水平有限,阐述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读者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郑修本 冯冠大 1998年第1版 第264页

[2]《工具钳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999年第1版第289页

作者简介:赵玉辉 性别 男 籍贯辽宁省兴城 1977年7月出生

单位: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职称 工程师 研究方向 模具的加工制造与装配

上一篇:铝青铜辊在冷轧退火酸洗线上使用 下一篇:基于FANUC系统的扫描线加工编程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