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口语测试对教师的挑战

时间:2022-10-19 01:56:47

面对面口语测试对教师的挑战

摘要:本文以云南大学大学英语面对面口语测试为例,分析了面对面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描述了面对面口语测试的实际操作过程。在肯定了面对面口语测试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深入剖析了面对面口语测试对外语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挑战。为进一步探讨教师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面对面 口语测试 教师 发展

此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GZ09007)的研究成果。

1 语言测试理论

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而生,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也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经历了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时期后,语言测试进入了社会语言学的交际语言测试时期。(Spolsky 1995)。社会语言学时期的语言测试采用综合法,主张测试在一定的语境里进行,美国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Hymes教授认为,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能按语法规则造句,更重要的是能在不同的语境里合理地使用语言(Hymes1972)。这与以离散题为主的测试方法正好相反。因此,综合法较多地使用如完形填空,改错,口试,作文的测试形式。在此基础上,Halliday&Bachman进一步发展了对语言的认识,认为语言的交际能力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发生在情景(situation)、语言使用者(language user)和语篇(discourse)之间的动态交互(dynamic interaction)。语言测试就必须在真实的(authentic)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来进行,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交际语言测试应运而生。

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它是指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测试形式。

2 我校口语测试模式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此,我校的大学英语从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开设了听说课程。并于2007年开始在每学期末进行的面对面口语考试模式,旨在以考试的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具体做法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天内完成面对面口语考试。考试内容:与该年级本学期所学教材相关主题,上下午各30个;考试程序:每组(三四名学生)考前10分钟抽题准备,然后就相关主题进行1分钟的个人陈述和3-5分钟的小组讨论,每组共计时10分钟;考试要求:个人陈述要求紧扣主题,条理清晰,小组讨论中注重考查学生交际策略和交际能力;评分标准:满分50,语音,语调基本标准,个人陈述意义表达基本清楚,并能参与小组讨论,可得30分,语音,语调标准,个人陈述意义表达清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可得40分,语音,语调标准,个人陈述意义表达清楚,并有自己独立见解,在小组讨论中起着组织,引导作用,可得45-50分;考官:大学外语教学部全体教师,每组两位教师组成。面对面口语考试占期末听说成绩50%。由于所占比例较大,学生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都比较重视,因而从一定程度上对听说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其他一些问题。

3 面对面口语测试对教师的挑战

听说课程的期末成绩由面对面口语考试和机考听力各占50%组成(听说期末成绩=50%口语成绩+50%听力成绩),听说课程的学期总成绩由30%平时成绩加20%期中成绩再加50%末期成绩(听说学期总成绩=3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50%末期成绩),面对面口语考试的成绩对于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面对面口语考试在考量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教师。这种考验是对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对我们教师职业素养的挑战。

3.1 职业道德的挑战

面对面考试对考官职业道德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排除对学生个人的偏见。在对面试学生口语成绩进行评价时,部分教师的判断会因考生的衣着、外表、举止受到干扰,而有失公允。同时,在本校面对面考试中,对考官职业道德的另一挑战是对其他任课教师的个人成见。由于现行教学评价体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导致教师在对面试学生口语成绩进行评价时,部分教师的判断会因与该生任课教师的个人关系亲疏受到干扰,而有失公正。由此可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对于外语教师的重要性。

3.2 职业素养的挑战

而“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 是外语教师在面对面口语考试中对考生口语表达作出准确、合理、公正判断的职业素养要求。在面对面的口语考试中,我们提出的评价标准是:标准的语音,语调,与主题相关的陈述,及交际策略的恰当使用。由于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而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是因为,对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的判断要远比对内容的思想性和创造性的理解来的容易;另一个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对考生所表达的内容缺乏了解,即对考生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论述是否切中要害,思想是否具有创意,无力做出判断。其结果是那些语言表达不错,而内容一般的陈述往往可得高分,而内容还比较丰富,并具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语言表达,却常常因为一些语言错误而被贬得很低。这样偏重语言而忽视内容的做法有悖于《教学要求》提出的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目标。因此,这样面对面的口语测试形式表面上是在考学生,而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在2003年第2期《外语界》“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一文中用英语26个字母概括英语教师的素养:语言准确(Accuracy),知识丰富(Book knowledge),亲密无间(Congeniality),奉献精神(Devotion),行为模范(Exemplary conduct),语言流利(Fluency),综合素质(General Cultivation),幽默(Humor),一视同仁(Impartiality),良知(Kind-heartedness),判断力(Judgment),开明的思想(Liberal-mindedness),操纵自如(Masterful Touches),不失师尊(No-nonsense style),自我批评(One’s own critic),兼收并蓄(Plethora of methods),思维敏捷(Quick-wittedness),风趣不失严谨(Romantic realism),体格强健(Stamina),应试、语言、及交际三种能力(Three abilities),摒弃母语习惯(Unlearned mother-tongue habits),诚信为本(Veracity),对新知识新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Wide awake-ness),判断错误的能力(Ray-eye for error detection),精益求精(Yearning for perfection),及对满腔热情(Zestfulness)。语言准确、语言流利、操纵自如、应试、语言、交际三种能力、摒弃母语习惯及判断错误的能力和知识丰富、综合素质是陆教授概括英语教师素养时针对教师语言知识及能力和其他知识提出的标准,主要涉及一个人的知识层面,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同时陆教授把对英语教师素养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奉献精神、行为模范、良知、诚信为本、满腔热情等有关外语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元素;又如开明的思想、自我批评、兼收并蓄、对新知识新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及精益求精等有关人格修养元素,再如幽默、不失师尊、思维敏捷、风趣不失严谨、体格强健等有关人格魅力元素。对于传授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与学生亲密无间等情商元素同样必不可少。

4 结束语

敬业精神,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广博的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与学生良好的关系,绝非一时一日就能形成。也许在日常的教学中,又或者说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这些品质的作用对教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他们的重要性却绝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在面对面的口语测试中,这些品质不但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作出准确、合理、公正的评价,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这一特定时刻这种特定场合很好地展现自己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的问题。因此,作为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面对面的口语测试,在考查考生在真实场景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时,也在检验着我们每一名外语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第1页。

2.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外语界〔J〕.2003年第2期 p2-6.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第152页。

4.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5.Halliday M.A.K:Learning How to Mean. London: Arnold, 1975.

6.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Pride,J.B. and Holmes,J.(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7.Spolsky, B.Measured Wor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上一篇:大学英语综合课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 下一篇:二语语言石化的成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