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时间:2022-10-19 01:07:06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是否突出了重难点、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探索新的知识。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第四节乙炔、炔烃时,把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这一不饱合烃的性质,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及溴水的反应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实验来回答自己的问题,而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也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你的实验结果是否和别人的一样?为什么你的实验和别人的不一样?答案能在书本中找到吗?如果不能,在课外能找到答案吗?同时在乙炔燃烧的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乙炔的燃烧火焰与乙烯的燃烧现象不同,同样能激发学生去找原因。还有在乙炔的用途中提到它有果实催熟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又能否在化学方面找到原因?如果不能,应从哪个方面找到答案呢?由此可以让学生上网或是请教权威人士,从而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权力。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去要求上进与发展,让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的观念,把学习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进行新知识、新内容的创新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学会创新,轻学科重创造性的劳动,就能不断地进化、发展、提高、完善甚至超越。如此一来,将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等、听、依、背。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内容时,其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实验中,在收集乙酸乙酯时只考虑产物中有乙酸,为此本人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一实验。设计如下问题:在产物中可能还有哪些物质的存在?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应该如何除去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应如何控制适宜的温度?如何能够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你有什么设想把这个实验进行改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加强

1.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新编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新闻记者资料、家庭小实验、选学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都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或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有关学习及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及自学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而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却相差较大,其中兴趣优为重要。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则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验的处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样版实验,这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科学性。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时,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们除了可以将其通入品红溶液中,还可以将其通入其它有色物质中。而对于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也可组织学生定期对某一植物或某一材料喷二氧化硫,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以书面的形式上交。

3.让化学与生活相联系。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即是生活,在教学中可结合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电解池的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史,了解最初的原电池发展史,组织学生到电池厂参观生产车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又是一个如何复杂的生产过程,实际生产中又是如何讲究成本、效率、效益的,从而使学生增加了不少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从校园走向生活、社会,学习、探索新知识,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教师情感与教学效果刍议 下一篇:快乐地学习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