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济下职校农民工培训项目

时间:2022-10-19 12:28:24

新农村经济下职校农民工培训项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从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由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农业的发展方式也由劳动集约型向资本和技术集约型转变,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的关联度正日益增强。近几年随着“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制定了农民工再就业培训项目计划。

开展农民工再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增收难的有效方式和主渠道。目前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在开展培训任务时基本都出现了一种问题,即“需求不旺”,培训班生源不足,没有出现预期的农民工排队等培训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来自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和职业院校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两大方面。

对于农民工而言,应该说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之后,都渴望获得适合自己的短期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可是农民工群体在培训时却遇到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培训内容滞后和工学矛盾等问题。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在接受当地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之后,大多没有进行农民工实际需求与技能调查工作,直接安排培训课程,致使培训内容与市场实际需要有些不稳合。或者培训方式有些滞后,培训形式不灵活,使来培训的农民工学无所获。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职业院校在进行农民工再就业培训项目时一定要适应当代农业经济的新特征,要带给农民工在新经济形势下所要求的真正需求技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特点的农民工培训项目需要具备以下这样的特征:

一、增设创业指导培训内容

农民工返乡培训和农民工再就业培训时都需要增加这样环节的指导培训。通过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同时政府方面也要树立创业典型,提高农民工对回乡创业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培训形式要高度灵活,尽量强化企业生产实践基地形式的培训

鼓励农民工进行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也结合职业特征,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实践基地进行岗位生产培训。这样工学矛盾和农民工的实际技能需求都能够解决和满足。

三、大力扶持我国农区畜牧业产业的技术指导

农民工群体再就业时,不一定非要“返城”,“返乡”进行传统的农业生产,同样也是一条很好的发展之路。当有这种意愿的农民工决定返乡时,职业院校完全可以对他们进行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的指导培训。这样一来,农村经济结构会继续优化升级,农民收入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严格进行培训结业考核

职业院校要加强培训的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发证制度。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获得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好事,绝不能走过场,乱发证。这样一来,他们本身对培训就会存在不信任、不认可的想法。所以职业院校应该严格进行培训结业考核,让受培训的农民工群体在心理上重视、承认、推崇再就业技能培训,改变现在他们心理上存在的轻视心理。农民工再就业培训项目是一项惠及千万人的民生工程,职业院校在承担、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时一定要用战略眼光进行长远规划,因为它可能带来的效益会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基石。

上一篇: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下一篇:太康农村经济发展状态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