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海戏进校园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10-19 12:25:19

关于淮海戏进校园的几点尝试

摘 要:淮海戏是江苏优秀的地方戏曲,但在青少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需要大力推进“淮海戏进校园”活动。将淮海戏引进校园、引进课堂,是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的需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营造淮海戏校园文化氛围、策划契合需要的教学文本、精心组织淮海戏课程教学、大力开展淮海戏主题活动这几个方面,探讨了淮海戏进校园的引进和尝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淮海戏;校园文化;引进策略;尝试

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较为流行的“拉魂腔”,因为以三弦伴奏,又可以叫“三括调”。属于苏北地区优秀而独特的民间艺术,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操。基于此,地处江苏省沭阳县的我校,有必要深入开展和实施“淮海戏进校园”活动。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艺术素养。关于“淮海戏进校园”的几点尝试如下。

一、营造淮海戏校园文化氛围

“淮海戏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有赖于全体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前提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淮海戏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激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淮海戏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综合学校校内外资源,建立小型的淮海戏陈列馆、传习所,或者说组织建立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定期在学校组织淮海戏知识宣讲、戏曲交流、舞台表演、戏曲选段传唱活动,或者是组织学校淮海戏兴趣小组到其他学校或场所,由教师带领参与文化交流。

认真分析“淮海戏进校园”的活动理念,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淮海戏中的文化,成立淮海戏锣鼓、淮海戏表演等基于学生兴趣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学生社团,通过欣赏、表演淮海戏,营造良好的淮海戏校园文化氛围。并且还可以创编符合小学生特色的淮海戏,如,青春版的《三拜堂》、校园淮海戏《石榴花》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例。

二、策划契合需要的教学文本

为更好地实现淮海戏进课堂、进校园,解决文本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对于江苏省中小学来说,需要在县或省级领导的带领下,精心参与编制“家乡的淮海戏”活动。将淮海戏列入地方课程,就需要做好文本的开发、素材的准备、文本的设计与编制,由淮海戏研究人员和著名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秀英、全国梅花奖金奖获得者徐亚玲等专家担任编制职务。可以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在教材中融合音乐、美术等相关艺术课程,为开发高质量的淮海戏本土教材奠定基础,也为中小学艺术教育贡献力量。

三、精心组织淮海戏课程教学

在本土教材编制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精心组织与实施淮海戏课程教学,其中,师资力量的解决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聘请著名的杨秀英、徐亚玲、苗爱华、陈玉梅等这些专门研究淮海戏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在传统的节日中,可以邀请这些对淮海戏有所研究的专家或学者到学校来对学生展开讲座,交流淮海戏的文化,鼓励学生传承与发扬淮海戏的地方戏曲魅力。在解决了师资问题后,还需要科学设计与组织教学,以体会、模仿、学唱、创编为形式,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开展听、学、唱于一体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与长辈交流,收集淮海戏的相关资料,了解关于它的文化,课上表演、模仿、讲故事,学校庆典活动或节日时,可以创编或表演淮海戏,由师生互动表演,激活整体氛围,在欣赏、实践中,凸显出淮海戏的魅力和特色,促进学生能传承、发扬与创新淮海戏文化。

四、大力开展淮海戏主题活动

大力开展淮海戏主题活动,“画脸谱”鼓励学生想象和表演淮海戏中的一些经典人物;“我是小小戏曲家”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淮海戏经典片段的表演,引导欣赏与感受淮海戏的独特魅力;“我是小小编剧家”主题活动设计成比赛形式,鼓励实施淮海戏创编,在创作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将《三拜堂》升级为青春版,组织淮海戏进校园主题表演活动,由年轻演员表演,中小学生模仿学习,或直接在学校的节日晚会上,上演趣味的青少年版《三拜堂》,以主题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化对淮海戏的理解和感知,提升地方戏曲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习、体验和创造,传承与创新地方戏曲文化。

以上几点讲述的只是淮海戏这种地方戏曲文化进入校园的尝试策略,究竟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是否能让中小学生达到熟悉、理解、喜爱、继承与发展,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与反思。只有结合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与实践策略,才能进一步发扬优秀的地方戏曲文化。我相信,只要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生兴趣着手,广泛吸收地方淮海戏优秀资源,淮海戏文化就会不断地继承和发扬,成为学校甚至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李琳.淮安淮海戏本土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上一篇: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法探讨 下一篇:班有超级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