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探讨

时间:2022-10-19 12:23:26

对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探讨

摘要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选择问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如何。是完全代替,还是并列存在?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废除统一会计制度,完全由会计准则取代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从我国国情来讲,目前我国只能是会计准则与统一会计制度并存。究竟这个过渡时期有多长,如何过渡,这将有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会计规范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一)准则与制度的联系

1 制定的依据相同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的。

2 都属于会计法规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都是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 都是国家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

《会计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仅是统一会计制度的一部分,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4 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及准绳,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做出了规定。

(二)准则与制度的区别

1 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会计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2 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所有企业(金融和小型企业除外)。

3 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着重于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后果和现金流量,以提供对外投资、信贷等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侧重于会计科目在使用上的规范和会计报表在揭示形式上的统一,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及统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

4 规范的内容不同

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和报告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会计制度则对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5 规范的结构不同

会计准则是分会计要素、分经济业务制定的;而会计制度是按照会计报表的结构,或者说是按照会计科目的组织逻辑来制定的。

6 语言的表述方式不同

会计准则的表述语言采用国际通用语言,更适用于国际方面阅读;会计制度的语言表述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7 灵活性不同

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灵活。由于会计准则是分经济业务制定的,所以当某一项经济业务随经济环境有所改变时,能够直接修改某一具体准则,用新的具体准则代替之而不影响其它经济业务的规定。较具灵活性;而会计制度是按照会计科目的组织逻辑来制定的,即使经济业务有一点变动,可能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因此修订起来比较困难。

8 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因为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只做出原则性规定,其可操作性程度低,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会计记录以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的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可操作程度高,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二、我国会计规范的发展趋势――会计准则

从未来的发展看,废除统一会计制度,完全由会计准则取代是我国会计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由会计国际发展潮流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决定的。

(一)实施会计准则符合与国际接轨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资本的加速流动使资本的所有者越来越远离他们投资的企业。投资人掌握股权,而把经营权委托给经理层。然而同股权相联系的经济利益迫使投资人不得不关注投资风险与报酬。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决策离不开信息,而投资者信息来源主要是经理层提供的财务报告。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经理层拥有巨大的信息优势。为了维护投资人的利益,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必须迫使经理层出具可比和透明的高质量财务报告。而要制定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拥有高质量的准则是最基础的条件。虽然,如果具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不具备其它主客观条件,未必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但若缺乏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实施会计准则,废弃会计制度,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

(二)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将是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基础趋势和特征。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必须以这一趋势为基点寻求发展。市场环境千变万化,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使远离投资企业的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相关、可靠的信息。要想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提供及时透明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前提和保证。因为会计制度是以规则为导向,具有强制性,因而制度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经济业务。而现实的经济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制度的规定对于经济业务的层出不穷始终是“滞后”的,也就难以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准则是以原理为导向,它规定的是概念和意义,当准则未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时,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新问题。

三、我国会计规范的现实选择一会计准则与制度并存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原因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最终取代会计制度应该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从我国国情来讲,目前我国只能是会计准则与统一会计制度并存。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从发达国家会计规范的发展历史情况看,会计准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制定的,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还不是很长,经济秩序还不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无论从制定程序、方法、还是其本身的内容上来讲都不够完善。

其次,会计准则通常只作原则性规定,不可能象会计制度那样详细具体。以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唯一或主要形式。要求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有比较高的素质,以便在会计和审计的具体工作中根据准则的原则性要求发挥专业判断。而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且已习惯了按制度行事,一旦取消会计制度可能会感到茫然无措。取消会计制度后,就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准则要求来自行设计企业会计科目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这无疑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要有一个教育、提高及适应的过程。

再次,准则的实施需要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制度、社会监督体系、社会咨询服务体系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而这些制度目前还不完善,准则的贯彻落实有一定的难度,会计制度确有存在的必要。

另外,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利用准则的漏洞,粉饰利润,另一方面,民间审计人员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单纯的准则无疑在客观上给一些会计审计人员作假提供了方便。

所以,根据我国国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既要设计会计准则,也要制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不能相互替代,缺一不可。那么,究竟这个过渡时期有多长,这将有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配合与协调

明确会计制度存在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但要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推动会计规范的发展,实现向会计准则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在并存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如何协调发展。我认为:

首先,要明确它们各自的适用对象(范围)。

其次,应在《会计法》的统一指导下,使两种形式的规范相互协调,保持规范的一致性。虽然,准则所规范的重点是确认与计量,但有的准则也有记录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制度规范的重点是记录与报告,但科目的应用与报表的编制中也体现了确认与计量的要求。所以,在《会计法》统一指导下,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颁布的两个作用基本相同的平行的计规范,无论如何不能出现过于明显过于突出的矛盾,如果出现了矛盾,要及时用补充规定来进行调整。

另外,我们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应大力宣传准则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断净化我国的会计环境,为最终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向会计准则的转变奠定基础。

上一篇:浅谈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竞争... 下一篇:我国与西方国家实行绩效预算的基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