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界的一朵奇葩

时间:2022-10-19 10:23:00

中国紫砂界的一朵奇葩

2011嘉德春季紫砂壶拍卖会上,业内人士、紫砂爱好者纷纷赶来淘宝。

去年嘉德春拍,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因此,今年的春拍格外吸引各方关注,现场人头涌动,气氛热烈。拍卖师不停的有节奏的叫价、落锤。坐在中后排的一位气质高雅、年轻漂亮的女嘉宾格外引人注目。她全神贯注的注视着一只只拍品,举牌,记录。在男性居绝对多数的的拍卖现场,显得特别醒目。

这位女嘉宾虽然年轻,但对紫砂拍品充满自信。看得出,应该对紫砂是很有研究的,非常在行。

她叫秦昆。

在马连道4号同泰紫砂社,记者采访了秦昆。秦昆的工作室,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紫砂的味道。记者看到很多柜子里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琳琅满目。其中有朱可心、徐汉棠、范家壶庄等许多名家的珍品。

秦昆娴熟的泡起了功夫茶,寒暄过后,记者开始了采访。

财经界:在我们的印象里,收藏紫砂壶一般以男性居多,女性收藏紫砂壶的很少,何以如此钟爱紫砂壶?

秦昆:从小就见到家里有紫砂壶,爷爷有很多收藏,但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一次旅游去宜兴,面对一只只鲜活的紫砂壶,不觉为之心动。在一个烧制紫砂壶的窑里,我整整呆了三天,看着一只只烧制而成的紫砂壶,有一种升华的感觉,好像蜕变了一样。对紫砂壶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我感觉紫砂壶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财经界:你认为用紫砂壶泡茶和其它茶具泡茶有区别吗?

秦昆:区别很大。宜兴紫砂壶特殊的材质,使紫砂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2、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壶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3、紫砂壶的冷热急变性能也好,无论冬夏,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5、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6、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7、独特的透气性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所以,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泡茶。

财经界:你认为上品的紫砂壶应是什么标准,如何才能成为紫砂壶的行家里手?

秦昆: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有自己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必须遵循这个原理。除了泥料、做工、款章外,我个人认为紫砂壶不仅仅是商品意义上的紫砂壶,还是艺术品、奢侈品。必须具有相当的艺术的成分在壶里,这样才会有高附加值。而这个艺术应该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必须要有“天趣”,也就是自然的情趣在里面。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来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你有个圆的到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你就想要个扁的,然后对各种类型你都会去留意,去收藏。,收藏的多了,看的也就多,对紫砂壶独特的韵味也就慢慢能够体会到,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了。

财经界:社会上现在有一种议论,说紫砂市场过热了,你如何看?

秦昆:有人说今天的紫砂过于‘热’。何谓热?个人认为它的热是两个不同系统的热。市场带给它的效益是价格,这个“热”不是我一个人能评论或者左右的因素,我更注重的是紫砂的社会认知度,这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市场革命。作为我们,一些有幸能站在这个群体前端的爱砂者,在经营紫砂实体的同时有责任去宣传去弘扬紫砂文化。价格和市场认知度不够统一,是现在市场上存在诸多矛盾的原因。紫砂文化的“热”是我们热爱紫砂的人多少年为之努力得来的。每有壶友来紫砂社,拿起壶来最关心它的价格。有人费解为何有的几千有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是一样的紫砂呢,有什么区别呢,给以何种解释呢?我想只有你亲手拿着它才能感悟到它价格背后真正吸引你的东西,如果你感觉离不开它,也就找到不同了。所谓好的精品,就像人一样,气节惊人,气质惊羡,令人欲罢不能。

当今的紫砂文化,正在向产业化、市场规模化转型、完善的发展阶段。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是很多方面积累的必然体现。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品之一,紫砂有这样的实力在经济市场的舞台上展现自己,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是更多人能够了解紫砂,体味紫砂的必经阶段。我一直认为紫砂是艺术品,在某个阶段、某个层次甚至是奢侈品。艺术品是个性化的,每一件艺术品其实都有一个故事,但现在紫砂市场个性化的东西太少,纯手工的太少。要力戒浮躁和功利,紫砂市场需要更有品位的作品。

爱壶多年,从最初的收藏走到今天的经营,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北京马连道大大小小数百家紫砂社之中,有多少能称得上是有真正的紫砂文化?但我坚持树立紫砂文化信念促使我创立了今天的同泰紫砂。

财经界:作为一个对紫砂壶有相当研究和历练的人,你能从紫砂壶里面感悟 到什么?

秦昆:我能切身的感悟三重境界:好壶得趣,赏壶明理,养壶静心。

好壶得趣:紫砂的材质之美、 造型之美、工艺之美、功能之美、品味之美及其文化内涵,使得品玩紫砂者有好收藏名家名作的,有喜做工艺品摆设的,有用以饮茶品茗的。无论怎样都会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正如:“好壶的感觉,是父母的慈爱,岁月的包浆似老人脸上的沧桑,倾其所有默默关爱你的一生;好壶的感觉,是美女的型体,是爱人的厮守,风雨同舟行影相随令你爱不释手;好壶的感觉,是子女的成长,精心的养护似掌上的明珠,赏心悦目感觉你人生的幸福和成就;好壶的感觉,是朋友的默契,真挚的情感甚至不需要语言,休戚与共伴你走出寂寞孤单。”

赏壶明理:紫砂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从壶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的壶型;有取古代陶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石器、以及生活中的实用器具等成壶形;有运用点、线、面的几何型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扁方、六方、菱形、方圆组合等造型,还有抽象形壶型的木桩型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以灵动之感。紫砂壶通过工艺技法表现其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写实力求逼真,变化力求自然。均给人以浓郁的回味,或对称均衡的稳定感觉,或给人有动静相宜的感受。一个造型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风格和气质的体现。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壶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纳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纳子”。紫砂壶有着“无意理不可成器”之规,在把、读、悟、赏、用的过程中感悟到,每一把壶都有“一个说法”、“一个哲理”、“一个趣境”,为玩家打开了一个“启智养心、融茶和意”之境界。如“井栏壶”,是以模仿古井的造型而创意的茶壶,身如汲直,把流呼应,蓄势欲发,使人想起千年古井之化德――润年以仁泉养人,旱年以甘浆乳人。以此壶饮,能不生发“饮水思源”、“得滴报涌”之心?除此之外,紫砂壶作为金石书画的载体,常常铭刻有书画,例如,盛名天下的“曼生壶”,是文化与紫砂壶完美结合的典范。如其“方壶”的壶铭:“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却月壶”的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左右,以为我规。””如此等等。 生活的智慧和幽默的表达,处世的箴言,跳跃的语言节奏,反映的人生经验,连同自娱、自省、倾心、怡然自得的潇洒情怀,一齐涌现在手可盈握的实体上,一旦捧读,让人如何释手?这是智慧的灵光,是语言的魅力。

养壶静心:中国文人崇尚韬光养晦,而使用和把玩紫砂这一过程,正好与文人韬光养晦的过程合拍。一件紫砂器从出炉,表面颗粒相对糙杂再到使用过程中抚摸泡养以后变得黯然滋润,期间这种物与人的亲近事实上培养了这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正是紫砂特有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养壶如养性,品茶品人生,一把带着窑灰的新壶正如初涉人世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青涩和稚嫩,养壶的道理中正暗含了做人做事的真谛。

财经界:前面你说对紫砂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用感情去沟通,从而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你是如何去做的呢?

秦昆:我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紫砂,紫砂也是有灵性的,当你把紫砂当做你生命的一部分时,你自然就能理解他,读懂它,爱护它。养壶的过程其实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这么几年下来,我总结了几点养壶体会。

耐心:养壶之秘诀一是“耐心”,最忌急于求成。很多人羡慕别人的老壶那黯然之光,于是又是火煮又是上光,殊不知正犯了养壶的大忌,一不小心弄出个“和尚光”,亮是亮了,但由于缺少了岁月的积累和沉淀,那种光亮显得浮浅和晃眼,不如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壶的光柔和隽永。养壶正如人生,靠的是平和坦然,靠的是能耐得住寂寞。

恒心:养壶之秘诀二是“恒心”。养壶要求坚持不懈,前半年变化较大,越往后变化越慢,有人说好的包浆要养数十年之久,所以养壶需要“恒心”。养壶正如人生,不能仅靠三分钟热情,不能仅靠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靠的是坚持不懈,要把自身的修炼当成一种乐趣。

专心:养壶之秘诀三是“专心”。养壶要始终如一,用久的紫砂壶能吸收茶汁,使茶香四溢,所以养壶讲究的是“从一而终”,一个茶壶最好是只泡一种茶,这样泡出的茶香才会清醇四溢。养壶正如人生,要有一个确定的追求和目标,并为之矢志不移。

细心:养壶之秘诀四是“细心”,关注细节。养壶也分帮派,有净衣派和污衣派之分,个人倾向于净衣派,泡茶结束,总要清除茶叶,清水涤身,再擦拭干净,有时茶渍流于壶身,如不注意,时间长了,就难以擦净。此时,需要的是细心。养壶正如人生,靠的是从小事做起,靠的是关注细节。

静心:养壶之秘诀五是“静心”。在温、泡、淋、擦、清的养壶过程中,抛去杂念,心静如空,从而达到养壶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养壶,养的是心情境界;品茶品的是人生真谛。作为溶汇儒、道、释三派的美学观点,“天人合一”成为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儒学的“以虚静推于天地, 通于万物”,道家的“宁静致远、道法自然”, 佛教的“茶禅一味、梵我一如”,其要义均在于人与大自然的精神联系与心灵感悟, 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感流和精神融通, 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 这便是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常常会一个人泡上一壶茶,看茶叶在水中漂浮沉淀翻卷舒展,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壶要历经岁月才显神韵,人生也要历经磨炼才能坦然。

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嘴小体阔容天下,两三寸间起波澜,以心性为壶,以岁月为茶,去涵纳岁月也让岁月蕴养自我!这样,到最后,当岁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壶,有着茶也带不走的温香。

财经界:今天的秦昆,紫砂方面的造诣功力已经相当深厚,价值几千元到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壶,只要经过她近距离细看,上手触摸,真假基本能辨。以秦昆为代表的这一代年轻的紫砂爱好者仰或研究者,是昙花一现,还是日后步前辈的历程亦步亦趋,还是与时俱进,创立新说,留下紫砂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ECFA后海峡两岸产业的合作 下一篇:天津市场运行快速反应系统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