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9 10:17:4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阅读的基础是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为了提高识字教的效率,应倡导利用儿童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情境中识字。

关键词:小学汉字教学;识字兴趣;识字能力;课外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20-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丰富趣味性的方法。

一、增强识字趣味,提高识字效果

(一)启发想象,激发识字的兴趣。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书写符号,其区别于表音文字的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汉字的字形符号有表意功能,字形与字义往往有直观的联系,针对汉字“据形索义”这一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打开想象的大门,大胆地说出自己记忆的方法,在学习“燕”这个字时,老师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燕”字就像是一只小燕子,“ ”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翅,“ ”是燕尾,这样的方式简单又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二)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字。(2)直观导入,激发兴趣。(3)多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

(1)联想形象识字。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就成了一副图画。

(2)比较联系识字。

(3)表演动作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跑”,先想想跑的动作,然后做一做,学生自然就能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4)借助顺口溜。遇到难、易错的字,可以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5)游戏巩固识字。学生学过的字很容易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主动识字。

二、拓展识字资源,提高识字效果

(一)寓识字教学于学生相互交往的活动中

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同学的名字大多是通过读音,真正通过字认识别人姓名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师可以让班里的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卡,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1分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并把介绍过的孩子的姓名卡片贴到班里的识字角上。

(二)寓识字教学于生活实践之中

1.寓识字教学于学校环境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这个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认识校园环境,认识各种树的名称,认识学校的校训,宣传窗里的字、标语、专用教室的名字等。

2.寓识字教学于社会环境中。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的习惯,对生字认识有很大帮助,在家中,让学生看电视读报纸;在路上,让学生看标语读店牌;在商店里让学生看包装,这些随处都可进行的阅读活动,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识字的好处。

3.寓识字教学于课外阅读中。为了学生的识字,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他们阅读课外读物。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让他们在阅读中认识生字。但实施识字教学于生活实践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积极评价学生识字的态度和成效,让学生主动识字。

第二,生活中的识字贵在持之以恒,决不能急于求成。

三、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学认字

在平常地识字课上,教师还应渗透一些识字地基本方法。

(一)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蚂”是蚂蚁的“蚂”,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表音,整个字读“mǎ”。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二)增减笔画法。找到形近字的差异,利用熟字减少识记新字的难度,例如:先教“日”再教“目”,先教“今”再教“令”,让学生明白后者只不过比前者多了一笔;先教“乒”再教“乓”,先教“鸟”再教“乌”,让学生明白后者只不过比前者少了一笔。

(三)趣味法。利用汉字中某些字的笔画只有细微变化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新的汉字。如:“甲”和“申”、“天”和“夫”、“凤”和“风”等字。前后的字虽然笔画只有细微区别,但字义却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反差,通过字形的微变,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

(四)重叠法。利用汉字中许多合体字是由独体字或部件重叠构成的规律,让学生快速学习汉字。如:“从”、“磊”、“羽”等字,学生在学习此类字时,先让他们学习独体字或部件,等他们头脑中有了清晰的印象后,再将其重叠,学生会感到有趣、易学,接着转移到字的音和义上,加速识字速度。

(五)查字典识字法。识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碰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地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创新实践 下一篇:巧用图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