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打造

时间:2022-10-19 08:29:10

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打造

目前我国电视气象主持人面临的问题

1.缺乏个性魅力

对于个性的理解,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所加入的社会生活,取决于个体经历的社会化进程。而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社会文化层次上和微观的个体生活情境的层次上。社会文化层次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个体生活情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制。对于作为社会公器的电视传媒而言,我们认为:电视气象主持人的个性应当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个性是传播的手段以达到传播的目的,个性是主持人的一种品质,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与延伸,是思想的包装方式。

2.缺乏创造力

大凡世界级气象节目主持人,都有着非凡的创造力。目前,我国很多气象主持人还只是报幕员、串联人的代名词,在节目开始和结束时露脸过度一下,连构思节目、主持方式都模式化、程式化,模仿现象严重,省台的主持人模仿中央台的,地市台的主持人又模仿省台的,然而模仿的又只是形式而己,根本谈不上有独创风格、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

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主持人

塑造个性化的主持人并不是气象节目传播的目的,而是优化传播的手段。我们所希望的优秀主持人是具有个性同时又能够与节目达到和谐统一的。

首先,主持人的个性化是对栏目的个性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必须与栏目融为一体。

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个人化是针对受众而言的另一个概念(如提供个人化的信息、个人化的节目),主持人如果个人化则会误入展现“小我”的歧途,一切脱离栏目特点、不符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判断、肆意妄为孤芳自赏的与众不同,是不会被观众承认更是无法被接纳的。我们有些主持人为了美不顾自己的身份特点、栏目定位,随自己的喜好,追求时尚,结果适得其反。

其次,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出发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没有高尚的人格作后盾的所谓个性化可能正是职业道德滑坡、审美趣味低下的垃圾。

有的主持人认为只要发音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加入一些镜头前的小动作或是自嘲就是有个性,孰不知这正说明了他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作为优秀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第三,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契合中的发挥。

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

观众认同与气象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塑造

1.把握受众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把握受众,首先是对受众认知结构的把握。人的主体的认知结构,包括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语言能力作为思想的外壳,是认知结构的表层内容)。人们长期接触或身入其中的生活环境、工作内容、社会交往以及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情感思想和需求意识积淀,构成人们的外部经验,而这些经验的构成形式,即组织安排他们的方式、规律、习惯,则是主题的内在经验系统。受众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受众认知结构也不同,对群体受众的认知结构的把握,就可以以具有共性特征相对稳定的群体受众为对象,而对于个体受众认知结构的把握则有赖于主持人的经验积累、协调和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运用,以达到与受众认知的一致性。

2.受众认同是气象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

受众对主持人形象塑造的认同,即主持人形象塑造过程中体现的目标、价值与受众自身的目标、价值的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的形成就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终极目标。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同是体现在传受双方努力趋于一致、并永远在为达成一致而进行的动态调整之中。

气象节目发展到今天,和其他各种电视节目一样,其受众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媒体己意识到谁拥有受众,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正是在这种策动下,有些媒体主持人甚至弃社会责任感与先进文化导向的传播理念于不顾,一味地迎合受众,不惜以打情骂俏的媚俗风格,来满足个别受众的猎奇心理,其结果却造成了主持人形象的自我毁灭。这两者都有悖于认同的本意,任何一方的妥协都意味着对自身目标与价值的放弃或背叛,因一方放弃而达成的一致是虚伪而不稳定的,以此塑造的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难以长久的。

综上所述,电视气象类节目主持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节目形象,其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节目形象的好坏,是节目形象人格化的体现。塑造个性化的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形象,是此类节目成功的重点。

(作者单位:聊城市气象局)

上一篇:电视科教节目影响力的打造 下一篇:改革地方院校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