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与家庭:妇女儿童幸福的重要保障

时间:2022-10-19 08:10:12

婚恋与家庭:妇女儿童幸福的重要保障

婚恋与家庭的完满是妇女儿童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四川家庭婚姻状况呈现复杂化特征,这一方面与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将对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川家庭婚姻现状:“曾经沧海难为水”

婚龄人口增加,性别比下降

2010年,四川15岁及以上婚龄人口总数为6677.04万人,较2000年增加4.74%,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77.41%上升至83.03%。其中,男性3363.20万人,女性3313.84万人,性别比由2000年的105.50下降至101.49。

仍以有配偶为主,但破损家庭比重上升

2010年,四川婚龄人口婚姻状况仍以有配偶为主,占婚龄人口总数的71.30%,但比重较2000年下降5.40个百分点。此外,未婚、离婚、丧偶所占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5.40%、1.09%和6.81%上升至19.71%、1.76%和7.23%(见图1)。

可婚未婚的比重上升,性别比大幅下降

2010年,四川15岁及以上未婚人口中,法定婚龄及以上的占46.69%,较2000年上升2.51个百分点。其中,男性27.10%,女性19.59%,性别比由2000年的258.72下降至138.30。

就各年龄段未婚人口情况而言,2010年,四川达到法定婚龄的未婚人口主要集中在24岁及以下,占51.21%,此外,25~29岁的占19.60%,30岁及以上的占29.19%(见图2)。

2010年,四川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者占1.76%,较2000提高0.67个百分点。2010年,四川内地居民离婚数为17.38万对,较2000年增加13.68万对(见图3);四川粗离婚率为4.3‰,较2000年提高3.6个千分点。

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分离,家庭稳定性遭受破坏

四川是一个人口流动大省,劳动力流动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地域分割,夫与妻、子女与父母等相分离,残缺、破损家庭增加。此外,非婚同居、同性恋骗婚、婚外恋等现象层出不穷,家庭稳定性面临挑战。

原因分析:“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受教育水平提高推迟初婚年龄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年限的增加,人们步入社会的年龄增大,从而推迟了单身男女的初婚年龄。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未婚人口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研究生该比重上升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四川人口婚姻状况的影响。

此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不同性别的婚姻状况的影响不同。男性受教育程度越低越不易成婚,相反女性受教育程度与未婚率成正比,文化水平越高越难进入婚姻关系,形成了“甲女丁男”大龄未婚的局面,即大龄女性嫁人难是因为本身条件太好,而大龄男性结婚不易则缘于自己的个人背景太差。

婚恋观念变化促使家庭婚姻状况复杂化

现代人的婚恋观念在逐渐转变。年轻人普遍接受“异地婚恋”、“网恋”,接受与情爱、恋爱与婚姻分离,试婚、婚前和婚外恋等行为普遍存在,离婚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除感情之外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恋爱和婚姻,感情维系婚姻的效用在弱化,物质因素对现代人婚恋观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只恋爱,不结婚”,享受着单身的乐趣,涌现出一批“单身贵族”。

劳动力流动迁移是造成婚姻状况复杂化的重要原因

四川是一个人口流动大省,劳动力大量外出,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地域分割,残缺破损家庭增多。劳动力“单飞”,或者夫妻共同流动,但由于各种限制而无法共同居住,造成夫妻分离,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易使夫妻感情破裂,影响家庭稳定。

婚姻状况复杂化的影响:“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家庭婚姻状况复杂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家庭婚姻状况的复杂化,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强,家庭的保障功能有所减弱,家庭保障的脆弱性凸显,对发展社会保障,特别是社区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安排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婚姻挤压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2010年,四川15岁及以上婚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49.36万人。与此同时,四川达到法定婚龄及以上的未婚人口性别比为138.30。

由于适婚年龄男女数量不匹配,产生婚姻挤压,造成非自愿不婚人数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方面,男性婚姻挤压,使部分男性性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由此可能会引起性犯罪现象的增多。另一方面,婚姻被剥夺群体影响社会稳定。部分男性被迫成为“光棍”,由此会产生自我消极心理,甚至以暴力方式进行发泄。

离婚率上升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离婚不仅仅是一种家庭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离婚率上升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离婚率的上升可能引起犯罪率的上升,促使社会公众成本增加,影响公众对婚姻的信心,对婚恋观念的培育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建议:“只愿君心似我心”

将散见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保护法中的有关内容整合起来,查缺补漏,制订专门的婚姻家庭法。

转变家庭迁移模式,加大户籍和配套制度改革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单飞式流动向家庭整体流动模式转变。

完善家庭婚姻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兴办婚恋相关的机构、网站、电视节目等,为独身者提供社交机会,为家庭成员提供调解家庭矛盾和纠纷的平台。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局)

上一篇:如何告别“黄金粥” 下一篇:南溪:打造川南经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