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安全忧患

时间:2022-10-19 07:34:52

中国商业安全忧患

根据我国在加入WTO时所做的庄严承诺,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即将结束入世过渡保护期,届时国内零售商业市场将取消数量和区域等保护限制,而向国外商业资本实行全面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现代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历程,至今不过二十多年的光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上百年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与商业资本积累,四年的入世准备期没有理由不成为中国工商业力量整合攻坚的关键时候。

然而,回顾过去和面对WTO保护屏障的消除与中国市场门户的开放,稚嫩的民族商业在早先盲目的过度开放中,已经没有了退缩观望的机会和权利,中国现有商业的状况能否维护自身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市场国际化中的经济利益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学者和实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中央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此,身兼实业开拓与理论研究双重身份的代雨东先生,早在其2001年所著的《21世纪中国商业主框架运行思想》一书卷首中就提出了“没有商业,就没有工业;没有工商业,就没有经济。”的思想论断,并与其之后所著的《全商――中介商业论》、《全商――商业论》和《全商――人本商业论》等系列文著,针对中国商业现代流通模式的创新和国家商业安全问题,以自己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颇具建树性的系统理论探讨。

日前,本刊记者对代先生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他不无忧虑地揭示出了我国商业现状中无法回避的一些问题。

外资疯狂抢滩圈地民族商业呼唤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商业资本早已觊觎着进军中国这块目前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有发展潜力的商品零售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的逐渐开放,外国商业资本在中国商业市场中掀起了渐进式低成本的大规模跑马圈地风潮,在我国零售商业尚未开禁之前,他们就已在超国民待遇中完成了对中国高端市场的战略布局。

采访中代雨东先生介绍说,自1992年中国零售业限制性地开放以来,以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等为代表的全球跨国零售巨擘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并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为中心的网络覆盖我国发达大中城市的商业战略布局。

在北京,外资商业的圈地扩张远比民族商业的防御重组势头要猛、步伐要快。沃尔玛新店接连开业,家乐福亚洲旗舰店落户中关村,万客隆获得首开外资经营批发业务的授权。在国外商业资本介入较早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外资商业更是抢占了战略发展的先机,在大肆跑马圈地开店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全球采购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系统设施也匹配齐全。即便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庆,在近期的“重庆十大商业排行榜”中,家乐福、太平洋百货和百盛等三家外资商业企业名列榜中,它们与麦德隆、屈臣氏、普尔斯马特、好又多等在渝商战正酣,后来的沃尔玛、欧倍德、易初莲花等国外商界巨贾又呈强大的后起之势,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大的一次圈地超过5万平方米,小的也有2万平方米。与此类似,在我国的长沙、武汉、南京、沈阳、大连、宁波等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国外商业资本的疯狂抢滩掠地同样惊心动魄,且大有购并民族商业企业之势,真可谓“商战烽火纷纷起,夷番旌旗处处飘。” 而与外资商业抢尽风光的独占螯头之势相比,此时我们的民族商业却只得在减亏、重组甚至破产的旋涡中痛苦地、徘徊。

外资商业在中国肆掠的跑马圈地过程中,众多的地方政府在地段选址、工商税收、金融支持和政策优惠等各方面,给予了它们许多连民族商业企业都不能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外资的商业布点大都集中在发达的大中城市,不少卖场都位于主城区各大商圈的繁荣地段,给原有商业设施配置相对饱和的民族商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市场冲击;同时在税收的减免优惠和资金信贷以及经营政策上,无不体现出对外资超出国民待遇的极大倾斜。代雨东先生指出,这种状况在客观上是以牺牲民族商业原本基础薄弱的生存空间的血本代价,来换取了外资商业所谓的良好投资环境。近年来,民族商业企业从人大、政协到各种高峰论坛中,呼吁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便是这样也未能争取到正当的公平竞争环境。

WTO过渡期悲哀民族商业丧失最后喘息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回首长期以来中国入世的艰难谈判过程,国家无非是想在中国的入世问题上争取更多的自我保护权益,获得民族商业能够独立发展的良好环境。几经磨砺,中国入世好不容易才争得了宝贵的四年过渡保护期,这理应是中国的民族商业异常珍贵的整合和提升实力的短暂时间。然而,在某些地方政府为求外资大搞形象工程、增添政绩的短视目光下,不惜越权滥审批、滥规划辖区内的商业计划,有的地方领导甚至为图一己私利而贪赃枉法,向外资商业大放商权,致使WTO过渡保护期形同虚设,我国的民族商业由此丧失这最后的盘整喘息机会。代雨东先生的谈话在理智中略显悲愤。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零售业通常作为一国的战略性产业,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商业上游业态的工农业等产业经济的安全,对此都毫无例外地不予轻易开放。按照我国签署的加入WTO的协议规定,商业领域经历四年的过渡保护期后,将成为中国市场全球开放的前沿阵地。然而,多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不顾中央规定,毫不吝惜地让出城市黄金商业地段并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条件来吸引外国的商业资本,甚至有的地方为了拉拢外资而竞相压低各自的招商条件,令渔翁得利之下的外商偷笑乐癫,在这些地方政府无原则的百般宠幸下,国外商业资本大肆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在中国大地上违规跑马圈地,它们除轻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外,还在卖场运营中采取向供货商压付货款、摊派费用和赊欠物业主租金等手段,通过“空手道”般的扩张模式,掠夺性地大量占据了我国城市日益稀缺的商业网点资源。据有关部门披露,在目前已进入中国的近400家外资零售商业企业中,真正经过国家审批的不过70余家,规避中国法律、违规进入和扩张的外资商企数量高达80%。以家乐福为例,它在我国对国外商业投资处于试点阶段的早期,无视中央政府的禁限规定,擅自违规与地方政府越权签约圈地设场,无度扩张抢尽市场先机,远远突破了WTO过渡期的保护范围,而等到有关主管机关对其进行查处时,家乐福的超市和卖场早已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短时间内该种扩张模式被其他国外商业资本迅速克隆,据了解,被中央主管部门纳入“整改黑名单”的违规外资商业企业至少就有200多家。

面对汹涌而来的国外商业资本的疯狂圈地扩张风潮,仅仅经过20多年培育起来的民族商业,在国内市场的同业恶性竞争和外来资本非正当扩张的双重挤压下,它的产业规模、资金实力、税赋负担和经营条件等方面与国外商业资本明显严重失衡,致使民族商业招架不能,防御无力。在WTO过渡保护期内,中国弱小的民族商业在自己本土上与强大的外资商业的较量中,不仅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保护,而且未能获得与外资平等的公正待遇,这种开局失利的后果,将永远影响WTO后中国民族商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和产业正常发展。

小舢舨对峙大航母民族商业资本遭遇困惑

国外商业资本的大量涌进和迅猛地违规扩张,使得外资商业早已突破区域竞争的格局,并开始构筑其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国性经营网络。一些大的跨国商业巨鳄已基本完成了其在中国高端商区市场的网络布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了对中国商业领域的纵深渗透和对我国传统商业的威胁。短短十年间近400家外资商业企业便迅速渗透到我国的华北、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域外资本军团”。对此,代雨东先生进行了逐一分析。

从外资扩张的个案来看,家乐福、沃尔玛等先期进入的老牌外资商业企业,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在我国主要大中城市的一、二级市场的商业网点布局,并在中国建立了各自的全球采购中心。日前,家乐福与天津劝业集团签署的一次性收购4家超市的协议,又一次启动了其大规模收购本土商业的新一轮并购扩张。与之相比,后期进驻的欧尚、万客隆等后发制人,欧尚在短期内制定了向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六大区域同步扩张的计划,而以面向大客户批发经营为特色的荷兰万客隆,却以盘踞中国北疆为重点,集中力量密集布网。其它诸如百安居、巴黎春天、宜家、好又多等外资商业企业,都在中国零售商业市场的提前开放中取得了令自己欣喜的扩张成果。

从外资扩张的业态来看,外资商业资本几乎全部集中在建立有现代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体系的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现代商业业态中,其经营方式涵盖零售、批发、特许经营、佣金以及其它分销服务领域,这些业态都是支持未来商业发展的重点。同时,外资在规模实力、经营理念、营销机制和融资渠道上与民族商业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等我国的商业市场全部开放后,这种悬殊的实力对比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剧。

在我国的传统商业结构布局中,长期以来大都以条块式分割状态存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较为浓厚,阻碍了商品正常的市场流通,散兵游勇的状况难以形成合力,很容易在外资扩张中被蚕食吞并。据统计数据显示,仅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就已超过4480亿美元,加上2003年的投资就可达5000亿美元,这笔巨额的投资存量资产的消化,对中国本土产业的冲击可想而知。体量庞大、装备精良、技术先进而且日益膨胀的外资商业航母,势必将对我国众多小舢板式的本土商业造成愈来愈大的生存与发展困惑。

中国商业安全体系如何支撑国家经济

代雨东先生在分析我国商业安全体系现状时认为,目前外国商业资本通过违规扩张布网和变相违法经营,采取以占领市场份额为目的的“零售倾销”策略,已在我国大中城市展开了旨在控制零售商业领域的战略竞争,有些城市甚至已失去了商业基础。随着中国商业对WTO的全面开禁,原有幕后操纵民族商业企业和假借合资牟取不法利益的外资商业企业将浮出水面,进而掀起新一轮的兼并之风,并在已建成的高端商业网络布局的基础上,迅速在我国的中小城市及县城等三、四级市场形成梯度连锁,继而最终瓦解中国的商业安全体系。由此可见,一些业界领袖和各界有识之士高度关虑我国商业安全状况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为在国外商业资本的违规扩张与恶性竞争以及地方政府的违规操作下,我国的流通产业已遭到严重损害和安全威胁,这种观点绝非危言耸听。

目前,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业安全体系已基本解体,大量中小商业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国有资产退出流通领域,客观上也造成了民族商业资本力量的削弱,虽然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城市所进行的商业资产重组和个别民族商业企业的上市,有利于自身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作为产业来抗衡域外资本的吞并,无异于杯水车薪。代雨东先生还谈到,据销售和利润增长率统计资料所揭示的发展趋势,预计在5-8年内,外资商业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将与民族商业企业平分秋色;就销售额份额而言,如果以60%作为商业体系分界点的话,大约到2008年中国的商业体系将不复存在。一旦我国的商业被国外商业资本控制后,我国的工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并渗透到科技、文化和思想领域,到那时,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工业只能是外资商业借以掠取高额利润的附庸。比如,2000年沃尔玛在华采购的1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为其创造的销售额达270亿美元,毛利高达170%,5年后的状况会如何,个中玄机可见一斑。

关于中国商业的发展出路,代雨东谈到:针对我国日趋严重而紧迫的商业安全形式,目前解决中国商业所面临的商业资本、改革开放、管理水平和企业机制等四大难题时,我们不能拿别国的利益规律来套我国的市场规律而强行让中国商业去适应,茫然顺从只能带来中国的经济危机,而应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安全保障体系。入世后中国商业的开放,政府虽不能再借用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等保护措施,但政府也不能因此而撒手不管。政府应站在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制定出保障中国商业安全的发展战略,成立专业资本基金进入民族商业,从外资渗透较为薄弱的中小城市巩固市场,增强民族商业与外资商业抗衡的能力。只有在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政府协调与产业自救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的民族商业才能有遏制和抵御域外来商业资本渗透与蚕食的能力,也只有这样,中国的现代商业才能迎来真正繁荣的明天。

上一篇:城市竞争力的流通视角 下一篇:解读连锁业新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