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10-19 06:28:51

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个案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方法,探讨《阿房宫赋》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找到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 内容 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78-01

“语文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众说纷纭。但是黄厚江老师却以自己质朴而本色的理解,坚实而卓越的实践,做出了回答:追求本色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 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阿房宫赋》是一篇特定背景下讽谏统治者接受前朝覆亡教训的赋文。一上课,黄老师就简明扼要地说:“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他的导语没有采用深情的回忆、故事的引诱,也没有搞音乐的渲染,而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标明确,就是解决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事实上,一堂课要彻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根本不切现实,着力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全面开花式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他的课,导入简洁,目标简明,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 教学内容集中简约

《阿房宫赋》文本较长,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黄老师没有按照传统方法串讲这篇课文,而是化繁为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即在一个点上具体落实教学内容。从理解几个关键句子人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可怜焦土”等句子,这些语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环节,学生总结出体现文章思路及主旨的三个字“奢”、“亡”、“鉴”。《阿房宫赋》洋洋千言,最后归结到“奢”、“亡”、“鉴”三个字的精练概括上,可以说核心内容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整堂课,黄老师以语言为核心,由“气候”带出“古今异义”词,进而引导学生探求自学文言文的方法,收尾时的分层次诵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的课在自然真切中透露着厚实的教学功力,在课堂上时时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独到理解,时刻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语言魅力。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王荣生老师曾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较高标准即教学内容的现实化,这包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之所以成为经典范例,就是因为基本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三 教学设计新颖实在

黄老师把新课程理念融进了文言文教学中,精心设计,别具匠心。一开始,质疑答疑,调动积极性;接着展示自己写的短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训练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赋体文“铺陈描摹”的效果;最后,展示自己的“史论”,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以“文”带“言”,“文”、“言”并举,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学生提的问题多数都集中在字词方面,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等语句的理解,他不回避这些词句理解的问题,他也有对文言句法的复习巩固(意动用法的学习),但这些问题都是在他的引导下,需要学生的智慧才能逐一得到解答的。在处理“言”的疑点难点之后,课堂的后半部分着重落实“文”的问题,重点把握文本的主旨。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意图,而是结合个人的读书经验,巧妙地对学生讲:读书‘贵在越读越薄’,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浓缩成这样一段话‘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投影),我这样的结尾与杜牧的结尾,看看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完成这一练习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旨,而且也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

四 教学方法简便独特

黄厚江老师并不排斥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课上也用了幻灯片投影,但他清醒地追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而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代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只有用语文的方法才能教好语文。观看了黄厚江老师的示范课《阿房宫赋》后,笔者才真正了解什么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重视诵读指导,加强情感体验,他是不惮于“读”书的,尽管他的普通话不很标准。执教《阿房宫赋》时,他以沙哑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诵读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诵读表现了对赋体文风格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他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在五个基本教学环节中,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五次阅读,五个环节层层关联,环环相扣,其中,既有教师的范读,也有对学生的指导。

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名优教师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们能更多地领略到专家的教学风采,有利于汲取专家的经验,改进自身教学策略。网络技术和摄像机的普及,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集他人和自己的课堂实录,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上传或遴选所需视频片断。带有主题、诊断性的视频案例研讨,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动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2]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上一篇:对高三英语后期复习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