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哲学课充满情趣

时间:2022-10-19 06:21:43

让哲学课充满情趣

【摘 要】哲学课有些理论抽象 、乏味,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哲学课,值得探究。让哲学课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哲学 情趣

与以往教材相比,新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但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乏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有不少教师对教学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很有必要对《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充满哲学味进行探索。让哲学课充满情趣。

让哲学课充满诗词味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深奥抽象、不容易理解。古诗词的特点是说理通俗、形象生动,而且与语文课相通,所以,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古诗词印证教学内容,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比如再讲是万物是变化发展的时可以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让学生感悟诗词之美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兴趣,学习哲学知识,又可以引用宋朝陈与义《襄邑道中》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来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又如“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问:“躬行”是什么意思?来导出什么是实践。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巧用古诗词,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意、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让哲学充满故事味

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作为中学生在学完数学、物理后更想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针对这些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通过系列通俗易懂的故事,把抽象难懂的原理进行还原,渐渐的学生就明白了一系列哲学原理,并且慢慢培养起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如讲整体和部分时用《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分粥》故事中,同是七人分一桶粥,有抓阄分粥、推选分粥、委员会分粥、轮流分粥四种分粥方案。谁分粥,谁先拿粥,前三种分粥方案是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周饱一次、腐败粥、凉粥。只有最后一种方案,只是改变了分粥者拿粥次序,就是改变了拿粥的排列方式,分粥者不是先拿粥,而是最后拿粥,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终于实现了完全公平公正公开,达到了良好的意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两只老虎》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野外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在一起亲切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的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老虎的安逸。一日,笼子里的老虎对野外的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吧!”野外的老虎欣然同意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面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地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也不用为食物而发愁了。

然而,好景不长,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是因饥饿而死,一只是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里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要求我们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两只老虎之所以都落得了可悲的下场,原因是它们想问题、办事情犯了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看问题只看一面,笼子里的老虎只看见野地里的老虎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没有看到野地里的老虎为觅食所付出的艰辛,甚至经常面临饿肚子的困境。野地里的老虎只看到笼子里的老虎不用为找食而费神,却没有想到笼子里的老虎要忍受多大的寂寞与压抑!

无论是诗词还是故事,最终还是要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哲学,在欢声笑语中接受哲学,最终,在诗情画意中爱上哲学。

上一篇:谈在新课程下,学生语文习惯培养 下一篇:苏中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