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9 06:11:30

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摘 要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DVT的患者及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大隐静脉曲张(CVI)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各40例。两组均采用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698±300μg/L和243±100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965±350μg/L和458±111μg/L,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76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因其不同时期及溶栓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存在变化,该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DVT的患者及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大隐静脉曲张(CVI)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各40例。40例DVT患者入院时均经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16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右下肢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发病在15天以内27例,慢性期为发病15天以上13例。40例同期来诊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对照组,术前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19岁;术前常规检查排除心、脑血管及血液方面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疾患。所有患者检测前l周内均未应用抗凝和(或)溶栓药物。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测方法:采用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参考范围:血浆D-二聚体含量正常值0~300μg/L;两组均采用专用D-二聚体试剂盒。

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配对t检验。

结 果

DVT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698±300μg/L,对照组243±100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965±350μg/L和458±111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成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其无创和可重复检查的特点,诊断符合率可达80%~97%[1]。然而其属影像学诊断,不能确定在血栓存在的情况下机体是否处于纤溶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则可了解体内有无DVT及纤溶亢进。血栓形成时纤溶系统被激活生成纤溶酶,纤溶酶可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后逐渐产生许多碎片,最易被监测到的降解产物之一就是血浆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含量水平的升高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利用免疫测定法检测D-二聚体,对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并能够反映疾病的发展变化、严重程度,判断疗效及预后,对于监测血栓形成过程或抗凝、溶栓疗效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组免疫测定法检测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DV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的DVT组也明显高于慢性期的DVT组。若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300μg/L,即可考虑体内有血栓形成,并说明机体处于血栓形成和纤溶过程。此时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应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2]。若血浆D-二聚体含量低于300μg/L,则基本可排除体内血栓形成,但此时不能排除陈旧性血栓存在的可能。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急性DVT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慢性期仍有新血栓正在形成的患者同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可据D-二聚体含量高低变化监测和指导抗凝和溶栓治疗[3]。在诊断DVT过程中,联合采用D-二聚体和临床表现作为首要的筛选指标,可简化整个诊疗程序,不失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而且降低了诊断费用,也较血管造影等方法更安全、快速。

总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大志,李世忠,郝茵,等.D一二聚体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2):138.

2 Squizzato A,Ageno W.D-dimer testing in ischemic stroke and elebral sinus and venous thrombosis[J].Semin Vase Med,2005,5(4):379-386.

3 Anderson DR,Wells PS.D-dimer for the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urr Opin Hematol,2000,7(3):296-301.

上一篇:神经行为评分对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 下一篇:水通道蛋白1在羊水过多患者胎盘及胎膜组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