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方式 第5期

时间:2022-10-19 05:45:15

健身方式 第5期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投入到健身锻炼中,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很多,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锻炼基础、兴趣爱好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同时不同的健身运动对于身体素质也有不同的影响,应根据自身条件适度健身。

太极拳

太极拳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比较缓慢,动中求静、柔中带刚的运动项目。它的强度、力度、节奏、时间都可以由练习者自己调控,是一种无压力的、艺术化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势以及凝神静气等要素,属于一种轻量级运动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维持心肺耐力;增加身体柔软度;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摇摆能力;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疗效;对老年人的自我意识、自信心、睡眠、懊丧情绪等方面均有改善和提高。

习练太极拳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空气越新鲜越好。空气污浊,多含二氧化碳、烟灰、尘埃、细菌等物,吸入肺内是不利健康的。雾天练拳要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段。地势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选择松软、平整一些的场地,如草地、塑胶场地、泥土地等,如果在较硬的场地上锻炼,就一定要穿软底鞋,减缓地面对足、踝、膝等关节的撞击力。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此外,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最容易受外界干扰。

太极拳运动量较小,适合老年人健身,对于患有慢性心脑疾病、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还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对改善老年人的柔韧性、平衡能力,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散步

散步是一种陶冶情志、舒畅情怀的活动。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上慢步行走,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散步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紧张的脑力劳动后,散步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有助睡眠。散步是一种和缓轻松的健身运动。步行时,两替移动,能锻炼肌肉、活动筋骨、强健腿足、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均有一定作用。步行还可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并能改善呼吸功能,步行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对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便秘的老年人,散步有利于保持排便通畅;失眠的老年人,睡前散步有助于安眠。总之,散步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散步运动强度低,几乎适合所有能够行走的中老年人,但由于强度低对心肺功能影响不甚明显,可以与其他健身方式相结合进行。

慢跑

慢跑又称健身跑,已风靡世界,成为获得智慧、健美、长葆青春的法宝,也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用。

慢跑对锻炼心肺功能颇有好处。可加强和改善心脏的泵功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跳变慢,心排血量增加,并可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营养,可防止或减少心绞痛发作,对防治冠心病有较好的作用;能改善大脑皮质功能,调节皮质和内脏的联系,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性,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使血管弹性增加,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患有高血压者可促使血压逐渐下降;慢跑时吸入的氧气量比静坐时多8倍,可使肺活量明显增加,肺泡得以充分地活动,可有效地阻止肺组织弹性的衰退,改善和提高肺功能;慢跑可降低体重,改善脂肪代谢,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含量,并能促进已经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逐渐消退,故对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疾病大有好处。

慢跑对于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可以明显增强老年人的心肺耐力,但是对于平衡能力和柔韧性的影响没有太极拳好,且运动形式较为单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太极拳、气功大。

气功

气功是传统医学宝库中独特的强身健体方法之一。气功就是“内练一口气”,所谓“气”是指人体内在的“元气”。中医认为气功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协调脏腑的功用。现代医学已证明,气功锻炼对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气功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增加能量的储备;通过腹式呼吸,使横膈膜大幅度有节律地上下移动,对腹腔脏器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气功可增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实践证明,气功对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肠胃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气功是优良的传统健身方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明显改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还有着改善心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还有较好的平和情绪、降压的作用,但运动量较低,更适合老年人健身。

登山

登山,接近大自然,中老年人喜爱的运动项目。登山过程中,中老年人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登山可以锻炼脚力,还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锻炼有氧耐力,还可以明显提高腰腿部的力量,锻炼协调能力,加强心、肺功能。登山还可防止骨质疏松,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适度进行登山活动也是一种较好的康复方式。

但登山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较大,如:踝关节扭伤、足跟痛、膝关节、腰部扭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等,需量力而行。对于身体基础条件较差,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登山需小心谨慎,需选择高度适宜的登山环境,运动量宜较低,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登山时,上山身体重心宜前移,落脚点要近,下山时注意放松膝盖部位的肌肉,避免对膝关节产生过大的压力,使肌肉疲劳。

总之登山适合体质条件较好的中老年人,但要注意做好后勤保障,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天气。

以上健身方式各有优缺点,中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情况以及周围的环境,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全面性练习的健身效果优于单一形式的健身练习,中老年人可以尝试将几种健身方式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惴惴不安多惊恐 下一篇:五果之宝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