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时间:2022-10-19 05:27:31

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导读:为促进重庆市万州区辣椒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辣椒的产量、品质及安全性,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与重庆市万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联合制定了《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万州区地方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对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辣椒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

3.1 高山

指海拔800 m以上区域。

3.2 中山

指海拔400~800 m区域。

3.3 低山

指海拔400 m以下区域。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5 栽培技术

5.1 栽培季节

春季早熟栽培:10月中下旬播种,越冬育苗,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5月初开始上市;春季晚熟栽培:2月上旬至3月播种,4月定植,7~8月上市;低山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定植,9~11月上市;高山夏季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加工型辣椒多为中山春季晚熟栽培和高山夏季栽培。

5.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品种。鲜食辣椒可选用早熟或早中熟优良品种;加工型辣椒应根据市场和加工需要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5.3 育苗

①营养土配制 配制营养土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可选择无病虫源菜园土6份、优质腐熟农家肥4份,每1 m3营养土加1 kg多元复合肥、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100 g,充分拌匀备用。也可购买成品蔬菜育苗基质。

②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消毒。温汤浸种:先用55~60℃温水浸种15~20 min,再用常温水浸种5~6 h,然后在25~30℃条件下保湿催芽,70%左右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药剂消毒:先用清水浸种3~4 h,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10~15 min,捞出洗净后催芽。

③播种 播前将苗床浇透水,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拌适量细泥土均匀撒播于苗床中,或点播于8 cm×8 cm营养钵或32~50孔穴盘内,之后盖细泥土或育苗基质厚约1 cm,其上覆盖地膜,当70%的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每667 m2地用种量约30 g。

④苗期管理 a.温湿度。冬春育苗应采用薄膜棚室防寒保温,严寒时加盖薄膜、草帘或遮阳网保温防冻。幼苗出土前保持25~30℃,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15~20℃。入冬前控制浇水,保持土表干燥,根系层湿润。夏秋育苗用遮阳网降温防暴雨,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揭盖遮阳网。

b.肥水。冬春育苗出苗后控水,床内湿度过大可以撒草木灰,浇水根据土壤而定,见干见湿,否则湿度大易引起徒长、猝倒病、立枯病。浇水必须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及时通风排湿。同时,还要视苗情适当施一些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液、0.5%硫酸镁液或0.01%~0.02%喷施宝液等。适当控制氮素肥料,以防秧苗徒长。夏秋季育苗气温高时每天清晨都要浇水,保持床土湿润。

c.分苗。撒播育苗的,苗龄2~3片真叶时及时分苗,苗距8 cm×10 cm,或移栽至育苗容器内(穴盘、营养钵、营养坨等),根据幼苗大小分级管理。分苗后浇透水,夏季降温保湿、冬季保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及时补充淡粪水促进秧苗生长。容器育苗的每穴定苗1株。

d.炼苗。冬春育苗定植前7~10天通风、控制水分、降低温度,以增强秧苗的抗逆性。秧苗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尽量降至16~20℃。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⑤壮苗标准 株高15~20 cm,茎秆粗壮,节间1.5 cm左右,茎粗0.4 cm以上,根系发达,根白色,叶片肥厚,叶色浓绿,10片真叶,现蕾,无病虫害。

5.4 定植

①整地覆膜 在定植前15~20天深翻、晒垡,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2 500~3 000 kg,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20~30 kg。按1.2 m宽(包沟)开厢,沟宽30~40 cm,厢面70~80 cm,厢沟深15~20 cm,施足底水底肥后覆膜。覆膜时先将薄膜展开,手拉紧薄膜使其紧贴地面,将地膜两端及两侧用土压严。

②定植密度 采用双行单株种植,行距50 cm,株距30~40 cm,667 m2植3 500~4 000株。早春栽培可适当密植。

5.5 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 施肥要严格执行NY/T 496相关要求,根据辣椒的需肥特点,在栽培上贯彻增钾、补磷、控氮的施肥原则。定植成活后适时追肥,在初花期可施少量腐熟淡粪水,在坐果盛期及时追施浓肥1~2次,并加入钾肥3~4 kg/667 m2,此外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2~3次,促进稳花稳果。

②植株调整 基部侧枝尽早抹去,辣椒进入初果期后,茎部侧芽萌发多,既消耗养分,又影响通风透光,应及时抹除;老、黄、病叶及时摘除;如密度过大,在对椒上发出的两杈中留一杈去一杈,控制生长。加强环境调控,防止落花落果。

③清洁田园 将辣椒田间的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使用药剂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要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2 病害防治

①病毒病 应及时防治蚜虫,以防其传播病毒。交替使用嘧肽霉素、宁南霉素、菌毒・吗啉胍、吗胍・硫酸锌、腐殖・吗啉胍等药剂。

②疫病 交替使用嘧菌・百菌清、丙森・膦酸铝、f酮・霜脲氰、甲霜・百菌清、锰锌・氟吗啉、琥铜・甲霜灵等药剂。

③炭疽病 交替使用唑菌胺酯(吡唑醚菌酯)、溴菌腈、亚胺唑、苯醚甲环唑、咪鲜・多菌灵、丙环唑等药剂。

④疮痂病 交替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噻菌铜、喹菌酮、噻唑锌、代森铵、春・氧氯化铜等药剂。

⑤灰霉病 交替使用啶菌・福美双、丙烷脒、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乙烯菌核利、嘧霉・百菌清、腐霉・百菌清等药剂。

⑥枯萎病 交替使用f霉・福、水杨菌胺、f霉・福美双、f霉灵、苯菌灵、多抗霉素等药剂。

⑦菌核病 交替使用乙烯菌核利、异菌脲、菌核净、甲硫・霉威、腐霉・多菌灵等药剂。

6.3 虫害防治

①烟青虫 交替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苯脲、虫酰肼、氟啶脲、甲维盐、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等药剂。

②茶黄螨 交替使用双甲脒、哒螨灵、唑螨酯、噻螨酮、嘧螨酯、浏阳霉素、溴螨酯等药剂。

③蚜虫 交替使用螺虫乙酯、烯啶虫胺、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

④白粉虱 防治同蚜虫。

7 采收

①鲜食辣椒 门椒、对椒应适当早采;果实充分膨大即可采收,一般每4~5天采收1次。

②加工型辣椒 红熟一批采收一批。作泡椒加工,果实刚刚转红色时采收;制酱加工,果蒂转红时采收;干制加工,果实全红变软时采收。产品质量安全应符合GB 2762和GB 2763的要求。

8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上一篇:广州春末夏初栽种甜、糯玉米病害防治 下一篇:春糯玉米―夏秋菜豆―冬春莴笋周年高效栽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