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呼吸,世界首例异体种植“生命通道”

时间:2022-10-19 04:52:49

让爱呼吸,世界首例异体种植“生命通道”

一次致命车祸,致使喉管受重创,带来的是25年生不如死的“呼吸被剥夺”。死亡尽头,爱与亲情铸就活着的真谛。一次手术,绝处逢生:将捐献者的气管移植到手臂“培养”,然后将其与自己的“生命通道”对接……

遭遇车祸,

幸福在十字路口拐了弯

1985年,经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后,29岁的琳达和男友布鲁斯在比利时举行了婚礼。然而,新婚不久,他们却不幸遭遇了惨烈的车祸,布鲁斯腿部严重骨折,琳达则被笨重的汽车死死嵌住脖子,血流如注……

琳达被送往医院后,一度昏迷,由于脖子部位严重受损,她呼吸困难,命悬一线,医生为她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并发出了病危通知单。

琳达在医院里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感到喉咙疼痛无比,无法发声。医生告诉她,气管切开手术后,她在短时间内无法说话,就算痊愈,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声带,导致声音改变。琳达平日爱唱歌,歌喉如小鸟般清脆,她无法接受车祸后声音的突变,对人生感到绝望。

果然不出医生所料,气管痊愈后,琳达再也发不出当初美妙的声音,而且时常感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每当听着自己以前的录音带,泪水总会流满她的双颊。

一天晚上,琳达再次感到呼吸困难,脸都憋紫了,布鲁斯急忙将她送进附近的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由于手术的原因,琳达的气管狭窄,如果想根治,就需要在气管内植入支架,以扩宽她的气管,医生也表示,支架植入的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给生活带来影响,但如果琳达不做支架植入手术,她早晚会有窒息而死的危险。

万般无奈,琳达和布鲁斯决定做手术,2根长4厘米、直径18毫米的金属支架被植入琳达的气管内。然而,从这一刻起,琳达长达25年的痛苦生涯开始了。

植入的金属支架,扩宽了她气管直径,从而使呼吸更为顺畅,琳达没有再感到呼吸困难。然而不久,她感到脖子部位莫名地疼痛,有时好像有人拿刀子在戳她的脖子一样。车祸前开朗活泼的琳达,话语越来越少,因为说话也会触动她疼痛的“开关”。

除了疼痛,琳达咳嗽的次数也明显增多,她总感到支架部位有粘液堆积,且产生难闻的气味,这些都印证了医生所说的支架并发症。琳达每咳嗽一次,总会扯动支架,引起疼痛。她无法在公司继续上班,只得辞掉工作。

这天,琳达高烧持续不退,医生发现她患上了气管炎和肺炎,且在气管支架部位有病毒感染的迹象。

琳达再次感到绝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就在她准备好一大瓶安眠药,准备同布鲁斯诀别时,却被意外检查出怀孕了。这个未出生的胎儿唤起了琳达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她将安眠药扔到了垃圾箱,开始住进医院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得以缓解。

不久,女儿丽思出生了,当琳达感到难受时,看到女儿的微笑,她的疼痛似乎就减轻了很多,每当她难以坚持下去的时候,也是女儿给了她坚持下去的理由与勇气。

二十年生死徘徊,

亲情是唯一的支柱

转眼,丽思快10岁了。琳达的生活却仍然没有太多改变,她的脖子部位仍然疼痛,经常性咳嗽、发烧,她每月不得不定期到医院做抗生素治疗,时间转眼间到了2006年,丽思成年了,琳达则快50岁了,慢慢衰老,每当回味这二十多年来的痛苦,她就感到命运的残酷无情。在喉咙再一次极度疼痛,并发炎症且长出肉芽时,琳达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她用手拔掉了吸氧管,然后等待死神降临。这时,她心里反而有了一丝解脱,二十多年的苦难,今天终于要结束了!

“妈妈,妈妈!”当她听到丽思的声音时,感到自己在做梦,有几分虚幻。她睁开眼,看到丽思伏在病床前,双眼通红,脸上挂满了泪珠。原来是护士及时发现琳达的自杀动机,才挽救了她的生命。

自己连死的勇气都有,难道还怕活吗?她其实又怎能离开她深爱的女儿和丈夫?从死神那里折回来,琳达想通了,不再想自杀,而开始积极寻求最新的医疗信息,希望彻底消灭这一附在身上的“魔鬼”。

一次不经意间,她在网上了解到,比利时鲁文大学附属医院皮埃尔博士,是一位气管治疗方面的顶级专家,当前正在研究新型气管移植技术。这为琳达点燃了希望之灯!

琳达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皮埃尔博士,向他叙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生不如死的痛苦。皮埃尔博士非常同情她,当即表示,他会将她的症状与同事们进行联合研究,以找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

2006年10月,皮埃尔博士首先对琳达的脖子部位进行了X 射线断层照相机扫描,以确定其气管部位的缺陷。在扫描图像中,在金属支架的部位,医生们发现气管坏死的迹象,必需进行气管移植。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进行气管移植的先例,为琳达进行气管移植势必冒很大的风险,因为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一直是世界医学无法攻克的难题。因此,皮埃尔博士在和同事们讨论时,把抗排异作为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皮埃尔博士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异体气管移植术,并且在动物身上很快获得成功。

皮埃尔博士告诉琳达,这是一项在医学史上还没有进行过的实验,堪称全球首例,但有很大的手术风险。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为了难以割舍的亲情,琳达毫不犹豫地在手术志愿者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为挽救生命做最后一搏!

皮埃尔博士接下来的任务是寻找一位遗体捐献者,以及时获取他的气管。2007年11月,经过漫长的等待后,传来好消息,遗体捐献者找到了。随后皮埃尔再次为琳达进行了脖子部位扫描,以确定所需气管的长度。一切手术准备成熟了!

打开生命通道,

让爱呼吸

不久,医生为琳达的气管移植手术进行先期移植:胸外科医生打开死者的胸腔,取出一段长达8厘米的气管,同时从死者的锁骨位置割下一点全厚皮片,随后将捐献者细胞组织储存在比利时威斯康辛州大学的器官保存液内。从取出组织到进行移植的两个小时之内,这一系列动作必须在冰中进行,以确保细胞存活。

而在另一间手术室内,医生将琳达左下臂部位皮下组织切开,然后用琳达自身的细胞组织及绷带将捐献者的气管包裹起来,将琳达的一条大动脉与此气管相连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血管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成为决定手术成败的第一要素。医生把从捐献者处取出的全厚皮片,移植到了琳达左耳后方部位,以检查是否发生了排斥反应。

术后医生发现,琳达的血液顺利流经捐献者气管,该气管的细胞开始正常工作,这证明,手术的第一步取得了成功。但是,琳达仍然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皮埃尔博士告诉琳达,一般的器官移植患者,终生要进行免疫移植治疗,但如果我们的手术成功,在你痊愈后,根本不需要进行免疫抑制,那时,这个气管就是你自己的了。

随后每隔两周,皮埃尔博士会打开琳达左前臂上的绷带,检查粘膜的生存能力,以及管腔内的分泌物。4个月后,医生惊奇地发现,琳达手臂上的气管已经具有完整的活性粘膜。与此同时,医生为她移走了在她身上长达二十多年、给她带来了无尽痛苦的“魔鬼”――金属支架,准备进行最后的气管对接的移植。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因为捐献者是男性,而琳达是女性,如果冒然进行气管移植,有可能会出现新问题,由于男性细胞中存在着Y染色体,所以医生利用原位杂交分析法,对呼吸细胞进行荧光检测,发现二者细胞组织实现对接。

在琳达进行手臂接入气管手术后的第228天,医生对琳达手臂处的气管进行了细致检查,以确定是否达到了移植条件。

2009年3月,气管移植的这一天到来了,皮埃尔博士亲自主刀。手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取出琳达手臂处的气管,一个是将气管移植到琳达脖子部位,医生将甲状腺上动脉接到气管的动脉上,将颈内静脉接到气管静脉上。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世界第一例气管移植手术宣告成功!

手术后第7天,当医生摘掉琳达的呼吸设备,试着让她用鼻子呼吸时,琳达有些害怕。在家人的鼓励和温情的目光下,她轻轻地、轻轻地吸了一口气。片刻后,她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我从来没有感到这么舒畅过!25年的折磨,让我现在觉得呼吸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医生为琳达再次进行了X光扫描,显示气管部位一切正常。几天后,琳达带着感恩的心,顺利出院了。

2010年4月底,康复一年后,琳达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过去的25年,对我简直是一场噩梦,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我不只一次想过自杀。而现在,每一次呼吸,我都感觉是上天对我的恩赐。当时我的手臂移植上气管以后,我感到特别奇怪,每当看到自己鼓鼓的手臂时,我都把他们想象成一个还没有削皮的土豆。”

在琳达进行气管移植一年后,皮埃尔对她进行了一次检查,发现琳达的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完全消失,而且其肺功能甚至比丈夫布鲁斯的还要好,并且没有排斥反应,所以琳达无需终生服药。皮埃尔博士说:“琳达的声音棒极了,呼吸也非常正常。” 琳达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

皮埃尔博士表示:“这标志着气管移植向前跨了一大步。”来自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的细胞组织生物工程专家帕特里克也表示:“像气管这么大的器官,先在接受者体内培植,然后再移植,这在医疗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我们有一天或许可以用患者自己的身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来培植他们自己的组织。”

当美联社记者到琳达家采访她时,她正在和丽思一起唱歌,虽然声音有些苍老,但依然动听。她说:“我现在非常开心,非常高兴,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我可以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了。如今,每隔6个月,我仍然要到医院去检查一次,但是不用做任何手术,也不用服药,仅仅是检查!”

上一篇:前夫驾到,被秒杀的幸福流落何方 下一篇:“忠贞修复”失败:谁能唤回屈死的准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