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三违”行为剖析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10-19 04:02:15

浅谈煤矿“三违”行为剖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分析煤矿“三违”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三违”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三违”是指:矿山企业职工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或行为等,进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既有物的因素(安全投入少),也有人的因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美国杜邦公司曾经对不安全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每30000起不安全行为,其中被忽视的隐患就有3000起,在这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中,可记录在案的隐患就有300起,在这300起记录在案的隐患中,严重的违章行为就有30起,在这30起严重的违章行为中,就孕育着1起重大安全事故。从实际来看,所发生的一切事故,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状况占到4%,人的不安全行为占到96%。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因“三违”现象造成的安全事故,其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对煤矿的“三违”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查找煤矿“三违”现象成因,探索其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1 心理因素

煤矿职工,尤其是生产一线的职工,安全业务技术素质低,难以区分遵章和违章之间的区别与界限,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违章作业的危害性等认识不到位,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图省事、怕麻烦,根本不顾及“安全第一”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不严格按照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和措施作业,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麻痹大意 麻痹就是失去警惕或疏忽大意,麻痹心理的形成往往与经验有直接关系,有的人由于从事的是经常干的工作,认为作业环境熟悉,导致思想上的麻痹,对作业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者是思想上能引起重视,但实际行动上没有重视,仍凭借经验仍以违规的习惯方式作业,也有的是因为单位很久都没有发生过事故,普遍认为安全生产线已成为固定形式,情形比较稳定,在职工的意识形态中,安全意识逐渐松懈,把规章制度都抛之脑后。

1.2 习惯性心理 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并且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这种心理成为习惯心理,有些职工不顾井下多变的条件,仍然按照原来的作业方式,把领导的教育提醒当成耳旁风,表面上答应,领导不在场时为省事而违章操作,也有的职工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长,熟悉工作的内容和操作的方式,甚至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学惯了,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没有问题,造成思想上的不以为然。

1.3 蛮干心理 蛮干是指对任何事情都不在乎的一种逞能行为,有的职工不管违章不违章,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事,认为按照规程束手束脚,活都没法干了,你说你的,我的,也有的职工只顾埋头干活,无视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发现了隐患也视而不见。

1.4 侥幸心理 在工作过程中,一些职工进行违章作业但是并没有出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认为自控能力较强,能够把握作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就图省事而简化作业,把安全规程抛之脑后,经常抱有投机取巧,侥幸过关的态度,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①井下工作时间长,对工作环境比较了解,认为一些小的违章不会出事的。②因为部分安监人员对三违查处不力。

1.5 急躁心理 当单位完不成任务、工资较低、井下生产条件恶劣、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比较多、比较复杂等都容易出现急躁情绪,特别是一些人因为下班后有事,都会在工作中出现急躁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使人理智受到限制,意识范围狭隘,不能正确评价行为的后果,表现为感情冲动,行为鲁莽,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等,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最容易进行违章作业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 环境因素

2.1 作业条件恶劣 受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矿井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他们时刻面临复杂多变的生产条件,随着采矿作业的进行,不可预知的环境因素长期存在,在心理方面职工容易产生疲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

2.2 社会环境 在收入方面,职工的期望值往往比较高,与其它行业相比,其差距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职工产生失落感,进而造成思想的波动。此外,因家庭矛盾、生老病死等重大事项,也会对职工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职工的思想情绪产生波动,造成安全行为的失调。

2.3 装备设施 同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开采装备,或是自动化、现代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煤矿开采装备水平比较低,有些设备存在缺陷,甚至是带病运转,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地方煤矿中,反之在国有重点煤矿中,这种现象相对较少些。

3 管理因素

3.1 缺乏科学的管理 主要表现为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管理过程中,一些干部违章指挥,不讲究管理的方式方法,更不能以身作则,对职工的违章作业进行强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安全观念,甚至有些单位根本没有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安全工作任务的重要性,进而出现违章和蛮干,这些因素都打击了职工安全生产以及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规章制度缺乏严厉性,导致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目前,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作业规程、施工措施,操作规程等共同组成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说各单位的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就是缺乏相应的机制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管。

3.3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处理不好 矿生产任务紧张,矿下达给单位的任务量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局面,进而给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4 建设安全文化,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4.1 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基础抓起,使职工深刻认识到人的生命权才是最基本的人权,时刻关注职工的安全观念、意识、态度、修养、情感等多方面的素质涵养;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丰富和健全职工的思想,利用教育、引导、塑造的方式和手段,对职工的情操进行丰富,帮助职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2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是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全面体现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业务水平,以及行为能力等,通过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培养职工的安全素质。对于职工来说,如果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很难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4.3 加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章程,不断推进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加大对安全的宣传力度,不断塑造职工的法制观念,以及培育相应的法律意识,逐渐调整职工的法制态度。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减少三违事件的发生。

5 以人为本,预防“三违”的发生

5.1 善待企业职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心里学研究表明:管理者通常情况下会对职工的态度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积极的态度会产生积极的暗示效果,反之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其思维和动作是非常敏捷的、活跃的;同时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形。

5.2 用亲情、温情呼唤安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安全生产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工作,另一方面安全生产也是对家庭应当承担的责任。管理者通过对职工亲属进行动员,使其对职工吹“耳边风”,进而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之外的家庭中。

5.3 关注职工特点,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习惯、素养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管理者要注意观察职工平时在工作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在安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安全意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安全生产中,“三违”是安全之大敌,同时广泛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峰,朱瑜伟.煤矿“三违”成因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2]李小欧.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2(27).

[3]Nguyen Quoc Tuan.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机制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上一篇:深化管理 创新服务 下一篇: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