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插上翅膀

时间:2022-10-19 03:43:09

让诗歌插上翅膀

摘 要: 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要教好诗歌,教师应根据诗歌的文体特征和具体的教材进行精心设计,用“放飞”的理念去教学。本文从诗歌的朗读、解读及创作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现代诗歌 教学方法 “读占鳌头” 想象 创作

许多教师在教学现代诗时,要么用理性分析的手术刀把它分解得支离破碎,要么干脆应试,不讲或简单处理。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令人忧心。试问,长此以往,中学生还有几人知道“朦胧诗派”和“新月派”?还有几人热爱北岛和舒婷?又还有几人爱读现代诗和写现代诗?我们的“唐诗”“宋词”又将以何为继呢?

有感于此,我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一、让诗歌插上声音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要防止思维僵化。试想,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像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写青松,必须联想先烈;写石子,必须联想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写太阳、春雨,必须联想到党的温暖、党的培养、党的政策;写长城,必须联想;写蜡烛,必须联想孜孜不倦的教师。”那是多么可悲啊。同样,一首诗,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都只会跟着录音整齐地读,那是又多么可怕的事。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我认为,诗歌“读占鳌头”,教师应勇于给诗歌插上声音的翅膀,尊重学生对诗歌与众不同的理解,并把这种与众不同的解读用与众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既可高声朗读,又可低声吟诵。摇头晃脑、自得其乐是一种境界,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也是一种表达。

我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用“朗读创新大比拼”的形式进行的。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这首诗。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好胜心极强的时候,为了在朗读比赛中比个高低,他们很积极地进行了准备。结果,有的小组把它读成一种深沉的内心独白。有的小组采用了问答的形式来读,一人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怎么办)?”一人答:“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有学生质疑:“这本来就是一首诗,怎么能分开来读呢?”这组的同学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一种人生逆境的思考。先是有疑问,然后思考得到答案。”还有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先有一学生表现自己遭遇了不幸,然后另一学生上场来用这首诗来安慰他。全班鼓掌。这组的同学说:“普希金和我们一样也会遇到不幸的,这首诗是他用来安慰自己的。所以我们用它来安慰别人。”姑且不管学生对诗歌的背景是否了解,但这种能把它拓开去的行为就值得充分肯定。这一课,学生就在他们自己的朗读创造中学习了这首诗,气氛非常好。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才能从大一统的集体朗读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各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二、让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歌是什么?有学者说:“诗是心灵瞬间的颤动,诗是激情火山的喷发诗歌是无声的音乐,诗歌是无形的图画。”这说明诗歌和其他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缺乏条理性,具有的跳跃、空白、多重底蕴等特点。如果教师漠视这些特点,用理性分析的手术刀将其肢解为生字词、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等几大块,那结果必然是“言者谆谆,听者渺渺”,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由于诗歌本身具有跳跃、空白、多重底蕴等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填补诗歌的空白,对诗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对有情节的诗歌也可以用“遥想……当年……”等小品形式来演绎,还可以结合现代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把诗歌制作成Flash电子作品,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通过学生大胆的想象,从文字符号的背后,去触摸到诗歌的灵魂,观赏诗人内心的灵光,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的时候,就采用了通过想象填补空白,对诗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的教法。在学生多次朗读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对诗歌的四小节展开大胆的想象,要求他们把想象的画面口头上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想象:“一个小孩踮起脚把信投入邮箱里,在远方,一位母亲在深情地凝望。”“一个红衣的新娘站在码头,她在向远去的轮船挥手。”“一座巨大的坟墓树立着,一位男子跪在坟前,泪流满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海边,海风吹动他的头发,他正沉重地望着远方。”多丰富的想象力。只要给他们一个思维活动的空间,就会碰撞出许多创新的思想火花,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让诗歌插上创作的翅膀

要想在教学中成功地引导学生创作诗歌,教师必须摒弃应试心理,同时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大胆进行尝试。要让学生明白,写诗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生活中的快乐、成功、美好等固然可以成诗,痛苦、失败、丑陋等也不例外;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等固然是诗歌的常见内容,风、雨、雪、晴等也是不少见。教师还可以带头写诗,以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我在执教《星星变奏曲》的时候,特地设计了朗读自己的诗作的教学环节。有位女生模仿“如果……如果……”的句式,写了这样一首诗:“如果海洋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石头/谁还需要滑板,谁还会/在海边徘徊/寻找冲浪的刺激//如果海洋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石头/谁还需要小舟,谁还会/在码头遥望/寻找前进的喜悦。”她解释说,“海洋”就是要闯荡的天地,“石头”象征了困难,而“滑板”“小舟”是一种努力。在我的鼓励下,另一位男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企盼友谊的诗:“如果蓝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萌发了友情/谁还需要眼泪,谁还会/以短暂的生命为本钱/流着泪寂寞地寻找知己/谁不愿意/一生/沉浸在友谊的海洋里,仿佛一条快乐的鱼儿/谁不愿意/每个时刻都是一首深情的歌/每个歌词都夹带着甜蜜/如果蓝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萌发了友情/谁还需要眼泪,谁还会/独自撑着破陋的小舟,在茫茫人海中刻舟求剑/谁愿意/一天又一天/总在夕阳下孤独地漫步/谁愿意/看着人生的光阴白白流走/仿佛一支无情的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哀/……”虽说这些诗的韵味和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但对诗歌形式的模仿还是很好的。我给予了表扬。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他们诗歌创作的翅膀。

综上所述,我们应关注现代诗歌,关注现代诗歌的教学,让现代诗歌长出翅膀,载着美好的诗情停留在学生多彩的青春里。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授与和启发.叶圣陶集,Vol.14.

[3]新诗教学忧思录.

[4]沈志红.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古诗词.

上一篇:多媒体双面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合作学习,激活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