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主任的个性品德的影响力

时间:2022-10-19 02:53:49

试论班主任的个性品德的影响力

【摘要】班主任的影响力主要是指班主任调控与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力量。班主任的影响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是社会所赋予的。班主任影响力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很大,有实践证明教育效果的好坏虽然与教师的能力、教学基本功的熟练程度以及当时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关,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习品德和行为却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力。

【关键词】影响力权力非权力赋予举足轻重率先垂范反馈匮乏

班主任的影响力主要是指班主任调控与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力量。班主任的影响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是社会所赋予的。对班主任而言,这种权力影响力更大一些,然而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非权力影响力是由教师本身的言行所构成的,是由教师的知识、才能、情感、性格等个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力,它是一种自然影响力。它靠老师的业务专长和心理品德因素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服从。

班主任影响力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很大,有实践证明教育效果的好坏虽然与教师的能力、教学基本功的熟练程度以及当时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关,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习品德和行为却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力。我国学者谭小谨和邓京华的《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的调查研究》一文就证明,有影响力的教师学生乐于接受他们的讲授的教诲。

下面就从班主任的人格修养、知识才能、情感因素等方面对班级德育的影响和一分析:

一、身正为范,班主任的人格修养是班级德育的外部动力

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指出教育过程具有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就形成了个性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德育目标的体现者,德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者所提的德育目标要求代表了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对其成员的要求,它控制着、规范着、决定着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此外,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已趋向成熟,其社会化程度高,这方面已超过受教育者,因而可能引导受教育者思想品质向着德育目标所要求的方面发展。

教育者作为主体性的人有自己个人的道德世界和道德理想,他们不是一个教育传输机器,“对教育者实施道德教育的任何要求都必须经过其主体的过渡,加工甚至改造,才能变成一种道德输出,转化为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因此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自身思想素质及人格魅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起的潜移默化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较好的人格修养,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在仪表端庄、佩带校徽、积极劳动、按时出勤等方面,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只有这样,班主任的话才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就以上次实验基地劳动来说吧,几个班级比赛拣砖头和石块,看谁班级拣得多。于是,我带头拣,埋在土下的,我用双手便劲的摇、用脚便劲的踢。学生问我:“老师,你还亲自和我们一起劳动呀?你不用劳动,看着我们就行了。”我说:“老师和你们一样呀,大家齐动手不是更快、更好吗?”学生听了,个个都不怕脏、不怕累,非常的积极,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刻也不休息。结束时,我们班级拣的堆得最高最大。学生高兴的说:“这是老师和我们一起劳动的结果。”

二、学有所长,班主任的知识才能是搞好班队建设的重要保证

“知识就是力量”班主任应该有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以精深的知识影响学生,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班主任应该达到怎么的知识要求呢?首先老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掌握教材、新课标、,能创造性地上好每一堂课,成为学生爱欢迎的教师。其次,班主任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老师要想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就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再次,班主任还应有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作为一名经常和学生学习、活动在一起的班主任,如果只懂自己所教学科,对书本外的知识孤陋寡闻,是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此外,班主任还应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能在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就更有条件深入学生,赢得更多教育学生的机会。

才能是指班主任拥有并带到教育情境或教育活动中去,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活动的实施和完成的多种素质综合能力。班主任的才能包括班主任的观察力、分析力、说服力、决策力、组织力、创新力、预见力等。人们都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同样,有一个好班主任就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可见班主任的才能是多么的重要。例如,你要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就必须有驾驭学生思想选择组合教育方法、调节、控制教育气氛的能力。班主任既要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博,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绪反馈,不断调整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形式以及心理道德气氛,让学生始终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反省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这种适应教育活动独特要求的能力。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说服不了学生,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也有一些班主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动用“专制”这个绝活,用“气势”压服学生,甚至用“武力”把学生拉出课堂,结果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的问题,也有班主任能力不足、方法匮乏的问题。可见班主任提高自身能力多么重要。只有不断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经验,并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使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已上六年级的黄奕同学,四年级时我是班主任,孩子经常对我说:“老师,你多好呀,爱我们,可我的妈妈一点也不爱我,打我时总是往死里打。我都不知道我是不是她养的了?”听了孩子的话,我知道孩子的妈妈教育有问题,于是我背着孩子去家访,了解到黄奕同学从小就特玩皮,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其实孩子本质很好,妈妈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达不到自己希望值时就动手。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我和他妈妈细谈了一会,教她以后怎么教育孩子。同时我也刻意看了孩子的房间,做到心中有数。于是,我班的中队活动“感恩·励志”中,我特意提到了黄奕,他喜欢看书,他让他写妈妈给他买了很多书,在学习上妈妈都是不折不扣的坚持他。我还给他添了一名话:妈妈看我很用心的读书、学习,怕我眼晴受不了,特地给我买了一盏明亮的床头节能灯。现在我坐在床上也能看书了。他很惊讶在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反过来说:“你还说你妈妈不爱你呢?从这方面就已看出你妈妈她有多爱你!”他不好意思在说:“是的,老师,妈妈爱我与人家的妈妈不同。她对我狠其实是严要求。”我抱欣慰在笑了,摸摸他的头。后来我也问过他妈妈他在表现。孩子妈妈一个劲的说孩子变了,变得懂事了。

三、润物无声,情感因素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和纽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没有爱的输出,就没有爱的回赠。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只有与学生尽心心相印,才能铺设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爱,需要付出。学生病了,班主任就是第一个发现和关心他的人;学生遇到困难,班主任应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后进生生日时,简单的聚会中应的班主任欢笑的身影。这种爱心与关怀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容易打动人。

爱,需要沟通。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而沟通这个心灵的就是爱。例如,一位班主任在处理一对学生早恋问题以及部分学生过早沉湎于网络游戏时,其方式方法颇有艺术性。通过品尝未成熟的葡萄。老师告诉他们,恋爱和玩网络游戏就跟吃葡萄一样,未成熟时是酸的。两个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这种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学生很容易接受。

爱,需要尊重。21世纪是一个“知识时代”和“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塑造学生的自主性人格。所以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其实,老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关系,二者在人格上永远都需要相互尊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进行中肯而真诚的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批评,要出自教师对学生热爱的情感,而教师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应建立在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教育学生,没有任何东西比真正的爱所带来的愉快、融洽、相互理解更为有效了。心理学认为,当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时,他会把对老师的情感转化为上进的动力,主动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敏感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他们往往要求独立自主,而不喜欢别人过多的管教。在这一问题上如果处理得好,教育工作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处理失误,就会增加工作难度,影响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因为一个学生对自尊内涵理解得宽与窄、正与误,对自尊心需要的强与弱、深与浅,是他是否要求进步、是否奋发向上、是否认真学习的主要基础,有的班主任有一股把工作做好的热情,有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良好愿望,辛苦勤恳,可就是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忽略学生的自尊心,不注重多给学生一点“面子”,恐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班主任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毫不留情地用简单粗暴的语言进行训斥,把学生说得一无事处或拍桌怒骂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侮辱学生人格。这种感情用事,把话说绝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极端。

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作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平等待人,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面子”,注意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应珍惜。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尊需要不断地转化为上进的动力,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动机,巧妙地为学生的进步铺设台阶,创设转机,使之燃起上进的火花,以至发生质的飞跃。我班学生褚金辉,聪明活泼,但是一手烂字,着实让人头疼。这孩子还是蛮好进的,不能过份批评。于是,我挑选了四名字写得好的和他的作业,把他叫到我身边,对他说,你来当一次老师,帮老师改一下作业,等他改完了,问他改作业时看到五本作业有何感想。他也不知道其中有他的,直接就说了前四本字迹工整,书写认真,最后一本不认真。“你说得太好了!和老师的感觉一样,看到好的作业老师心情舒畅,看到像最后一个作业,高兴吗?有心改吗?”“没有”我接着说:“看看是谁的?”他看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于是我说咱们换位想一想,你是老师,我做成这样你喜欢吗?以后得好好写哦。他连连点头。呵呵,通过这次后他的作业大有进步。要是一开始我就批评他估计不会这么快有好转。

我们提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以纯洁的心灵塑造出纯洁的心灵,才能体现出老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心,从而达到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升华,最终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综上所述,德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德育工作的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协调作用,它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我们只有长期实践,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引论摘自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第364页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上一篇: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下一篇:我的班级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