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三点式”写出高考一类文

时间:2022-10-19 02:06:42

运用对比“三点式”写出高考一类文

对比,就是把多种事物或一种事物内部的多个方面放在一起相对比较。它既是修辞,也是一种论证方式,写作中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人,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一点

1.用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不是吗?

在“5・12”巴蜀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在面临着生死抉择的一瞬间,为了保护学生,不少教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谭千秋、吴忠红、向倩……英烈虽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同样也是教师的“范跑跑”,不仅丢下学生自顾逃命,事后还大放厥词,可耻啊,此人虽活,但逃不脱遭人唾骂的下场。

对比之下,美丑自现,好坏分明,高尚者光彩照人,更显高大;卑下者灵魂曝光,愈加渺小,这叫做“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2.同一种人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对比。如:

杨玉环美在丰满,赵飞燕美在玲珑,故有“环肥燕瘦”之说;“豆蔻年华”美在稚嫩,“徐娘半老”美在成熟;“千手观音”美在奇多,“断臂女神”美在缺憾;“大家闺秀”美在门第高贵而典雅,“小家碧玉”美在出身低贱而朴素;靓妇佩首饰,美在雍容华贵,村姑戴野花,美在纯朴自然;“辣妹子”炽如炭火,“飞焰欲横天”,美在热情,“冷美人”凉似冰棍,“高处不胜寒”,美在孤傲;“丹唇未启笑先闻”,爱笑的女孩美在乐观开朗,“梨花一枝春带雨”,爱哭的女孩美在多愁善感……

在上述美女阵容大盘点中,肥与瘦、长与短、奇多与特少……百种特色,一样动人,异中求同,理在同中,这是正比,这样写突出了美的存在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说理,让理由分析更深刻一点

诸葛亮讲宽容,对孟获七擒七纵,确保了蜀国地疆的安定;唐太宗讲宽容,重用了政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明君诤臣共理天下,于是有了“贞观之治”,唐帝国盛极一时。

然项羽讲宽容,鸿门宴上轻易放跑了政治对手刘邦,为日后惨败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张伯伦讲宽容,搞“绥靖政策”,助长了纳粹的嚣张气焰,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样的宽容不同的结果!

正反对比,说明对待宽容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节上不计前嫌,不失大家风度,原则上寸步不让,切忌懦弱妥协。

三、绘景,令景物特征更生动一点

朱自清在《绿》中写道: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白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与其他名胜对比写景,突出了梅雨潭的绿不太淡,不太浓,不太明,不太暗,正是恰到好处。并且给我们留下了绝美的意境和广阔的联想空间。

对比,是我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和分辨是非的常用方式,上述“三用三点”,也是提高作文分值的有效手段,不妨一试。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级中学(456650)

上一篇:作文要拒绝矫情 返璞归真 下一篇:反常合道 对面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