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观调查

时间:2022-10-19 01:47:19

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观调查

摘 要: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幸福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关系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因此,采取科学方法系统研究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观的特点,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属必要。

关键词: 民族地区大学生 幸福观 调查

幸福观作为人生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地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地区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幸福观代表了未来民族地区幸福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追求科学的幸福目标和采取正确的方式获取幸福,对于民族地区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以及对整个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都有重大意义。因此,采取科学方法系统研究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观的特点,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属必要。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广西河池地区的两所高等院校(河池学院、河池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共850人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796份,有效率为93.6%。其中男生387人(占48.6%),女生409人(占51.4%);汉族学生451人(占56.7%),少数民族学生345人(占43.3%);自我认知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317人(占39.8%),而弱势群体中属于家庭经济贫困的人数为203人(占25.6%)。

(二)问卷内容及其测试过程

1.问卷内容。调查问卷采用自制“广西大学生幸福观调查”。调查表最初由22个项目组成,在河池学院选取了65名学生进行了初次测试后,我及课题组成员修正了部分问卷内容,最终确定了16个项目。问卷内容包括:(1)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等。(2)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幸福观影响因素与获取幸福的方式。(3)两个特殊内容。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自身是否属于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或贫困生作出自我界定。

2.调查过程。首先按系部整群抽样,之后在统一的时间内(15―20分钟)由问卷调查人员统一指导填写,当场收回并核查。此外,调查人员在被测对象中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个别交谈。谈论的内容涉及:“你认为你们同学中存在弱势群体或贫困生吗?”“你认为哪些因素对你的幸福产生了影响?”“你认为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二者有联系吗?为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幸福感?”“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你的幸福观吗为什么?”

二、调查对象的幸福观现状分析

(一)积极健康的幸福目标取向占主流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1]“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部分,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2]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有73.6%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体评价”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有关幸福的看法的8个小项目中,认为“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才是最大的幸福”占70.29%。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幸福与社会幸福联系在一起。

(二)能正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之西方价值观的大量涌入,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追求什么样的幸福”的认识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调查发现,对“有钱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吃、喝、玩、乐”、“越多的物质享乐就越幸福”持肯定态度的分别占11.32%、5.81%、9.63%,持否定态度的分别占57.91%、71.16%、73.3%。这说明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认为物质幸福高于一切,但是民族地区大学生中的确有少部分人将幸福来源归结于物质上获得满足。对“越多的精神享受就越幸福”持肯定态度的占56.12%,持否定态度的占23.4%。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3]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但是,人若缺少精神幸福,则必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精神幸福的高度关注,也从侧面进一步反映出民族地区大学生能正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关系。

三、大学生中两个特殊群体的幸福观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除了解普通大学生幸福观的特点外,更特意调查了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幸福观问题。在850名受测对象中(其中有效问卷796份),有317人(占39.8%),自我认知为大学生弱势群体,而当中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弱势”的有203人。这一数据表明民族地区大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在317名弱势群体当中,多数人认为自己存在多种弱势。对“你认为自己属于哪(几)种弱势群体的选择中,很多学生同时选择了“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弱势”、“心理抑郁、烦躁、焦虑――心理弱势”、“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学习弱势”、“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自认为就业竞争能力差――就业竞争弱势”。更有少部分同学将问卷所列(7种弱势即家庭经济弱势、心理弱势、生理弱势、人际交往弱势、学习弱势、学校环境弱势、就业竞争弱势)全选。当然,各种弱势群体之间本来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往往心理负担也要比其他学生大。所以,同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多种弱势也是正常的。

对这部分自认为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同学的幸福观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部分大学生的幸福观主体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你会克服这些弱势去追求积极健康的属于自己的幸福吗?”持肯定态度的有277人(占87.2%)。对“有钱就是幸福”持否定态度的有214人(占67.5%),持肯定态度的有42人(占13.2%);对“幸福就是吃、喝、玩、乐”持否定态度的有223人(占70.3%),持否定态度的有36人(占11.4%)。这说明弱势群体大学生虽然较其他同学面临更多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能够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并能够正确处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317名自我认知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中,有203人自我选择了“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弱势”。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这203名学生中,他们对“你的家庭成员年平均收入”一项的回答,有106人选择了家庭成员年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有86人选择了家庭收入在3000―5000元。对“你每月生活费”一项的回答,选择“低于200元”的占到117人,选择“200―300元”元之间的有79人,选择“300―400元”的仅有7人。而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尽管如此,这部分学生的幸福观主体仍然是积极、健康的。对“有钱就是幸福”持否定态度的有139人,对“幸福就是吃、喝、玩、乐”持否定态度的有143人。

参考文献:

[1]高兆明.道德生活论[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264.

[2]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35.

[3]闵绪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J].高校理论战线,2010,(2).

上一篇:职业学校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下一篇:考研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