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

时间:2022-10-19 01:45:23

分层次教学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

摘 要:近年来,不少中职学校开始尝试分层次教学,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还涉足不多,加上学生接受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专业教学整体质量不高。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广大学生都能受益,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专业素养,是每个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职;专业课程;可行性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就专业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一、分层次教学提出的背景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的“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等教育思想都客观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学困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进入21世纪,许多中职学校纷纷效仿,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尝试和研究。

二、中职专业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中职校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由于受到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中职学生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学情变得更为复杂。在此情况下,继续采用整班上课模式,让所有的学生去被迫接受同样的知识点,既勉为其难,又不太现实。笔者在多年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时常感到困惑和无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激发学习热情,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理念的引入,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变为了可能,笔者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我们要对《电子线路》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类整合,对实验课的教学目标重新审定与调整,对《电子线路》教学中学生的考核与评价进行重新构建等。

2.中职学生个性差异明显

由于受招生政策、生源数等因素的影响,中职校相比其他学校而言,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在相同班级,各个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很大,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高低之分,显然学生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个别差异。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就其学业均等是职教人共同的职责所在,这就为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客观要求。对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有助于职教全面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专业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专业教师的选用

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是关键。担任分层教学的专业教师,首先应掌握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和一般操作方法;其次,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要强,同时对各层次学生知识结构要了解透彻,对知识点如何分层、如何针对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教师要有很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要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科学把握教学中的平衡点。

2.进行各层次的实验实训仪器配备

专业课程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时应配备相关电子设备以满足各层次教学需要,最好以区域划分,便于实际教学。

3.理论和实践技能目标分层制定

进行教学前,从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对授课内容要进行分层分类整合。与文化课不同的是,专业课程除理论外,还有实践环节,备课时要同时对理论和实践部分目标进行分层制定,缺一不可。

四、实施分层次教学前后的教学反思

从事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多年,这两年我在《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中尝试了分层次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实施分层次教学以前,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较好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绝大多数学生由于跟不上变成了“次品”。实施分层次教学之后,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有不同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感,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考试的时候,学生紧张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都有了可喜的改观,岗位应聘的能力也大为增强。当然,分层次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实施教学的难度也很大,比如,如何进行分层?如何解决低层次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负担?如何建构分层次教学的管理体系?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曾有人说过:“职业教育不是淘汰和选拔,而是人人成功的教育。”分层次教学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但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分层次教学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切实有效地推行电子专业课程分层次教学,是每个电子专任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职教育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07).

[2]夏忠武.中职学校《电子线路》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交流,2009(01).

上一篇:老子思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尝试教学模式下高师健美操形体优化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