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19 12:18:38

经济效益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压力更加大,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万的经营实体,时刻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使企业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本文就探讨如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同时,也分析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任何企业只要树立起成功的成本管理理念,就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始终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影响到国家的积累。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本管理研究方面的系统性差。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实践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会导致对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弃,从而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

2.成本管理观念滞后

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表现在成本管

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审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节约方式,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3.成本管理方法陈旧

虽然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障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全一样的产品。

4.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

员或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做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5.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

作管理,由此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过高。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是企业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原因。由此衍生出降本增效活动。由于分工级次及协作环节的增加,信息在企业中传递时间延长,不必要的停留环节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同时造成信息反馈速度减慢、难度增加。这就可能使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误成本增加。

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1.企业的成本管理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

济环境紧密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受到了重大影响。

2.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善

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主管能动性的发挥。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他们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靠、要”思想,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3.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

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费用的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的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4.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

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篡改成本资料,粉饰财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5.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改进产品成本,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但是,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兴趣不高,原因是经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术创新的收益期,也就是说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提高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水平

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战略成本管理是

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管理思想。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

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是适

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地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改革。

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同时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上一篇:浅析河道绿化工程中建设单位成本管理策略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中监理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