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学质量改革

时间:2022-10-19 12:03:17

浅谈高职教学质量改革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既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笔者抛砖引玉就此作了六个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 管理 探索

1.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担负着培养既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对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仅从一位教学工作者及实施者的角度浅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2.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够为企业实际所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学结合”。而这些都是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市场化的高职教学质量观念,建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市场化体系,主要包括:

①教学目标的市场化。

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调查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和人才结构的需求,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确立教学目标;

②教学内容的市场化。

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从而达到学生“零距离”适应社会;

③评价的市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主要由市场来检验,因此高职院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

3. 严格控制生源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生源质量下降不是哪个高职学院单独的问题,而是中国整个高职教育的问题。通过对高职学院近几年来的学生录取最高和最低分数线的分析,高职学院的生源质量正逐年下降,其原因,一方面受到扩招的影响,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不可避免的下降;另一方面,高职学院本身的教学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高职学院本身的吸引力和国家政策多方面进行,因此,要根据高职学院的办学条件等实际因素确定招生规模正确处理好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高职学院校进行切实的宣传,组织并确立一系列明确的招生政策和制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吸引优秀学生进入高职学院学习。只有提高高职学院校学生入槛高度,保证高职学院生源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切实的保证高职学院的教学质量。

4.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打造“双师”团队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学院发展的关键,努力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

①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密切相关,由于教师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较多,到企业进行实际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高职学院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保证教学紧密联系工作现场。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提升专业技能。

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在国外,如德国的职业学校中,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职业院校学习借鉴。高职学院可以根据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聘请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影响,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③争取政府支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在高职教育中也具有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不能只靠企业自发承担,也不能只寄希望于职业院校的单方努力,必须依靠政府推动。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并制度化,促进产学合作的良性发展,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企业真正承担起自身应负的责任,为职业院校教师创造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专业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④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务评聘办法,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完善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倡导并要求高职学院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促使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朝着“双师型”目标去努力。改革并完善“双师型”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使“双师型”教师的上岗要求、工作职责得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5.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①外部监控

政府部门监控主要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它是教育部直接领导并组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及各项专业评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行政性事业单位。

用人单位监控由用人企业进行,主要是指用人单位通过感受毕业生的综合水平来评判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高职学院可以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了解高职学院教育的输出产品-毕业生的质量,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对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评价。

认证机构的监控由非官方的机构进行,在质量体系审核上不受上级部门的影响,审核过程的公正性可以得到保证。而且为保证认证资格,需要继续实施所有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要进行检查(监督审核)。 认证有效期3年,三年后需要再次评价(复评),复评合格更换认证证书。

②内部监控

内部监控主要由高职学院内部和教育主管机构进行。高职学院应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建立自己的监控主体和手段,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都作为学校内部监控的主体,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监控。

学生监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顾客,是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直接参与到雪雁的教学过程之中,对于教学过程有深切的体会。因此应将学生作为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最主要的主体,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和意见。

教师监控。教师处于教学工作的最前沿,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学生直接接触,能够直接接收到学生接受教学后效果的反馈信息,而教师本人对于高职学院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高职学院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这些都为高职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参考。

完善考试质量监查机制。完善考试质量监查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使每一次考试都能考出学生的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系(部)对教师试卷命题的审核、考试巡视组对考场纪律的检查、阅卷抽查组对有关课程阅卷情况的审核、系(部)对教师试卷分析的检查。

6.完善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成效评价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理论课教学的外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确保实习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和锻炼,可以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与协作精神,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劳动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但当前高职学院的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就起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旧教育观念是实践教学的根本障碍。

第二,社会支持不力是高校实践教学薄弱的关键原因。

第三,现行管理体制及机制是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

针对其薄弱环节,按照“实训场所是车间,实训指导教师是工程师、技师,实训设备是生产性设备,实训工件是企业产品”的建设思路,采取以下四种措施积极拓宽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基地里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不拘一格寻找合作企业。

第二,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第三,选择合适的实践教育模式。

第四,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学院的某个部门可以解决的,因此,提出针对学院外部,从应争取国家政策和企业参与,引入外部质量体系认证;以及针对学院内部,从高职教育质量观、严格控制生源质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质量监控机制、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切实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黎明,尹波,宋君,张兵.高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 2010(12)

[2] 席成孝,黄新民.地方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上一篇:水池设计中的裂缝控制 下一篇:试论通风屋面隔热性能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