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崛起

时间:2022-10-18 11:41:30

股权众筹崛起

毫无疑问,经过两年多的孕育,股权众筹已经成为2015年最火的创业之一。今年,总理走访中关村创业大街,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指出要进行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在上个月的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举办的第三届移动金融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亦指出,要将股权众筹打造成资本市场的新五板。

这些利好消息,促进了大家对股权众筹的理解与支持。6月底,蚂蚁达客在上海黄浦区获得了首张股权众筹的牌照,将帮助中小企业去进行股权融资。这对于盘活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减少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占比,加强市场自由,加强企业的灵活度。

目前,股权众筹与VC、PE,股权众筹与新三板,股权众筹与实体店铺,股权众筹与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等等,都给股权众筹带来了众多利好。而放眼未来,股权众筹将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等组成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多行业引发众筹潮

众筹来源于众包,搜集集体智慧一起去做一件事情。它包括商品众筹、奖励众筹、捐赠众筹、股权众筹4类。前两种,用户出钱,获得的反馈是实物、奖券、精神激励等,而捐赠众筹运用于公益领域,将会推动希望工程、红十字会等捐款领域的发展。股权众筹则属于众筹的高级阶段,过去两年,在蹒跚前行。

从项目来分,股权众筹有多种:针对早期投资、影视文化项目众筹、智能硬件、实体连锁店直营与加盟的众筹、新三板众筹等等,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运营手法。

股权众筹的意义不仅是筹集资金,更是筹集资源与智慧。创业项目,成活率低,缺人、缺资源、缺智慧,股权众筹给项目方以这样的机会。

对于2C的企业来说,股权众筹不失为一种营销手段,用股权的方式,吸引住最核心的用户,加强用户的黏性。比如:影视文化、智能硬件、互联网理财。股东即粉丝,尤其新兴人群喜欢这样的新玩法。

特许加盟的众筹模式有不小的市场空间。2014年,特许经营的店铺已经达到70万规模,并且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特许经营又分为直营与加盟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比例约为2∶8。随着消费升级,普通消费者越来越看中品牌,从大的餐饮连锁店,再到饮品店,都希望能够是连锁品牌。

但是加盟连锁品牌,需要缴纳保证金、品牌加盟费、装修费、培训管理费等,不少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启动一个实体店铺的运营。传统情况下,往往通过亲戚朋友借钱去完成最开始的资本积累。现在股权众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大量新三板项目,也纷纷与股权众筹对接。目前,新三板虽然很火,但是大量的项目并没有太多的成交量。普通投资者对新三板项目的了解,并没有主板那么被普通投资人认知了解。要想从几千家项目中脱颖而出,那么做一下股权众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目前而言,以注册制、做市商制度来运营的新三板,在未来5~7年的时间,将有机会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交易中心。这些企业,将在估值、流动性、分层、未来转板等各个方面,不断优化。新三板也给股权众筹带来了退出渠道,以及未来在后期投资的市场空间。 强化领投模式

股权众筹如果针对早期项目,风险极大。因为,早期的项目,无法依据一页纸、一些书面的文字介绍来作出判断。在早期投资中,需要大量专业的投资经理,对创业团队、产品、利润等有更深的考量。一个专业的VC机构,从最开始的考察,到最终的投资都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而在VC、PE中,亦有大量的VC机构并没有赚到钱,优秀的VC与PE只是少数。在这样的博弈中,跟投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从所处的阶段来说,目前,整个一级与二级投资市场正处于高热度。项目的估值越来越高,投资额也越来越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时机,这个时候很多是为国接盘。

VC、PE机构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相对普通人,它有专业的投资经理,专业的理解与判断。早期项目的股权众筹,发展得比较好的模式是形成专业的投资咨询、调研公司,基金公司等成为领投人,普通投资者成为跟投。

笔者认为,在现下的股权众筹平台上,领投人普遍只需要投项目20%的比例,这个比例需要加强。

机构领投人的占比应该超过50%,这样才不至于有道德风险。然而这其中又有一个悖论:好的项目,肯定会超募,跟投者又会抱怨领投人投资得太多了。超募后,最终入资的决定权在项目方。

因而,股权众筹要形成项目方与投资方共同选择机制。好项目,大家都追抢,对投资人的选择权应该由项目方来决定,而不能由在规定时间内投资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因为,项目方对自身的股权众筹亦有自身的想法,对于投资人不同的背景,亦有权利做出合适的选择。

另外,投后管理与沟通,也成为股权众筹的一大痛点。普通投资人对项目的了解少,更少有机会与项目方进行面对面的多次沟通。投资后,亦希望对项目能够持续跟踪,不断了解。但限于人力服务、沟通成本等原因,投后的交流与管理相对较弱。解决方法是:建立以季度为周期的报告机制,建立交流机制。对普通投资人来说,设立股东交流大会,加强交流,提升股东即粉丝的黏性。

此外,实体店铺的众筹平台,亦有人人投、众众投等平台。在传统的零售行业,大量的品牌商寻求加盟、直营的门店也需要向外地扩张,这在吃喝玩乐的消费领域尤其明显。诸如人人投、众众投等平台也从线下实体店铺的着眼点出发。

实际上,实体店铺的存活率都比较小。以此而言,着眼于实体店铺的股权众筹平台,要与平台有相应的配套孵化、运营措施。因为,线下开实体店铺门店的人,并无运营实体店铺的经验。而股权平台要在开店创业经验,选址、工商注册、业务培训、全程开店追踪等实体店铺运营的各个方面,或自建孵化团队,或者建立创业,形成更深的价值。 众筹分化

阿里旗下的蚂蚁达客未来将在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上不断探索。这其中,依托阿里平台的大量中小商家,以及大量的中小企业,都将有机会从蚂蚁达客的平台获得融资。对京东股权众筹来说,将围绕智能硬件、文化创意、影视等各个创新领域,去布局股权众筹。这样一来,股权众筹将与商品众筹形成一个组合拳。

未来,股权众筹将从投资、资源、基金、产业链等各个领域做更深的结合,加强股权众筹平台的服务能力。

对各个股权众筹平台来说,细分之后,才能突显出特色与细分定位。而股权众筹作为工具,也将深入到各个行业。

笔者预料,在股权众筹的监管上,国家将会逐步放开。2014年底,有关监管部门曾经出台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平台、投资项目和投资者做了明确规范和限制,将股权众筹定性为私募。但对合格投资人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投资者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单位,或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最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以及投资单个融资项目的最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单位或个人。这样的要求,将很多人挡在门外。随后,监管部门又对合格投资人做出调整,将准入门槛降低到3年收入30万~50万元,金融资产规模是100万~500万元。

门槛的降低,让许多IT、金融领域的年轻人,对股权众筹第一波有兴趣的人群,有了参与的机会。即便如此,股权众筹的合格投资人,仍然不是普通的大众群体。毕竟股权众筹的风险大,因此,合格投资人的准入有利于保护投资人,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的交易用户,也就是数千到万人的规模。随着各个融资阶段项目的不断成熟,参与的合格投资人门槛也会不断变化。在项目的早期,出于风险与投资人承受能力的考虑,对合格投资人的要求高理所应当。而在项目的后期,随着流动性、项目成熟度等各方面原因,合格投资人的门槛将可以降低,正如流动性强的股票交易市场。

最终,互联网不断打破金融的进入门槛。从P2P、证券、基金开始,从容易的债权投资开始,将以股权众筹为代表降低股权投资的门槛。互联网时代,项目方、投资人不断去尝试,将给股权众筹带来新机遇。

上一篇: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五环导学”小学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