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怎样学习数学

时间:2022-10-18 11:22:14

浅谈中学生怎样学习数学

怎样教数学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说,在这里,我倒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谈一下中学生该怎样去学习数学.我认为教师教得再好,但学生不喜欢学还是没办法,再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懂得自己怎样去学习数学.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学习数学的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一、学生本人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些学生从小就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有些学生从小就讨厌学习数学.没兴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树立起学习数学的态度.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数学,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学起,认真弄明白课本的每推理,每一个等于号.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循序渐进,一旦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出一个数学问题,自豪感瞬间提升到百分之百,这就产生了兴趣.随着数学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美之所在,接着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打个比方:每个开始学习下中国象棋的人,开始都要输很多次给别人,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只要学生坚持下去,不怕输,学生会从中领悟到下象棋的方法.

二、从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定义开始

数学概念、数学定义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公式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定义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对数学概念、定义的学习要准确、透砌、全面,不能含糊不清、一知半解,要注意概念、定义所隐含的条件.比如:椭圆的定义: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要大于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或到定点距离与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要大于零小于壹)的点的轨迹.学习中要注意类似定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如: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要进行联系与对比.其次,要联系实际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定义,毕竟一切数学概念、定义都抽象地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形.

三、学习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

很多学生都在抱怨我已经把数学定理、公式、法则背下来了为什么一考到试遇到问题就做不出来?纯粹去背数学定理、公式、法则是违背数学学习的本质,只是暂时记住而已,时间长了就会忘记和混淆.因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只有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才能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学过的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去推导出新的数学定理、公式与法则,这就需要学生去努力学习数学方法和借鉴别人的解题经验.我建议学生上课除了认真听教师推导数学定理、公式、法则之外,课后还要自己试着去推导,真正把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

四、学习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开发数学智能,在于建立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则近于木偶.重记忆、轻思想与方法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共性.其实有了数学的解题思想与解题方法就相当于有了解题的钥匙.中学生应该去看一下数学发展史,了解前人是怎样发现和证明一些重大定理.比如数学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价化归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常见的四大数学思想,这些已隐含在数学的解题方法之中.在中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数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逻辑学中的方法.例如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穷举法(要求分类讨论)等.这些方法是运用于数学之中最具有数学的特色,所以要遵从逻辑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2)数学中的一般方法.例如建模法、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像法、比较法、放缩法,以及将来要学习的向量法、数学归纳法等.这些方法极为重要,应用也很广泛.

(3)数学中的特殊方法.例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加减(消元)法、公式法、换元法、拆项补项法、因式分解方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这些方法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五、学习数学要独立思考、独立做题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见过不如自己做过.”只有自己做过的印象才是最深的.有位女学生在总结学习经验时说:“我不属于聪明型,有时别人听明白老师的课,我就不明白.但是我一定要自己搞清楚,尽量不问别人.我读的书并不多,可只要读书,我就一定要读懂.”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数学理事会理事长李忠认同这位女学生的做法:“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易问别人怎么做题,试着享受自己得出答案的.”其实,通过自己做题可以发现自己不懂在哪里,那个知识点还弄不明白,实在想不出,再通过上网、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这样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也借鉴到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上一篇:小议一道课本习题的拓展与解法 下一篇:浅析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