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权益分配的探究

时间:2022-10-18 11:06:32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权益分配的探究

摘要:知识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获利能力以及有利的现金流动状况,其决定性因素将不是财务资本如何殷实,而是取决于一个企业能否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良好的管理以及团队精神。本文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权益分配的角度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权益激励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权益激励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工资收入与其个人贡献的严重脱节,公司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青年科技骨干人员大量外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在我国,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联想集团把中讯公司下属的电信计费软件部门的管理及技术团队全部挖走,导致中讯公司核心业务瘫痪,因而引发法律纠纷就是一起典型案例。

二、贡献与报酬脱节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长期以来,人们将劳动者的工资报酬视作劳动者的收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劳动者所获取的工资报酬不能看作是劳动者的收益,它和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需要得到补偿一样,是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补偿。在会计核算中,将应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作为企业的负债,正好说明它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的交换物。劳动者没有能够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取酬的原则。但即使是按劳取酬,也存在着对劳动如何理解的问题。如果不能准确计算每个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劳动量,也就不能合理的确定不同岗位的劳动量与劳动报酬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按劳取酬的原则也无法遵循。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劳不一定多得,少劳也不一定少得。

(2)非人力资源素质差异的因素对工资报酬的影响。

(3)过度强调奉献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三、劳动者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

众所周知,(财务)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劳动是一个企业存在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仅有债权人和所有者让渡的财务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人力资本参与到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劳动者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润分享制。

2.股票期权制度。

3.劳动者持股。

4.虚拟股票。

四、权益激励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障碍

1.产权结构障碍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在产权结构上,国有股占的比重相当大。在实践中对股票期权的实施也有一系列难以操作的问题。例如,在股权转让中,可能遇到“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在经理人员行权中,可能遇到“降低国有股比重”的政策问题等。只要仍然强调这些带“有政治性”的问题,要实施股票期权制就相当困难。

2.法律法规的障碍

这种障碍表现影响到股票来源、收购资金来源等。

五、符合国情的权益激励模式构建

本节以TCL集团股份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实践与效果来谈谈在我国劳动者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如何顺利实施。

1.TCL集团概况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TCL集团现已形成了以王牌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四大产品系列,并开始实施以王牌彩电为龙头的视频产品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发展来拉动企业增长的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12年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

2.TCL集团的股权激励

TCL集团的股权分配制度源于一次关键性的变革。这所谓“关键性变革”是1997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并签署了为期5年的放权经营协议。双方从提出框架到协议签订历时4个月。按照协议规定,TCL到1996年的3亿元资产全部划归惠州市人民政府所有,以后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若低于10%管理层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回报率超过10%,其超出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发为股份,奖励给经营管理层或者允许其以优惠价购买,具体操作方案如下:如果增长10%-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增长25%-40%,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30%;增长40%,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45%。2004年1月31日TCL集团整体上市,总股本达到258633.11万元人民币。通过自1997年以来的增量分配和股权认购以及2001年底至2002年初的股份制改造,TCL集团实现了国有产权改革的突破。

3.TCL集团的股权激励效果

TCL集团通过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将经营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激励效果表现在TCL集团的经营绩效一直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同时TCL品牌价值自2000年来一直在不断递增。当昔日家电企业的巨头纷纷告亏时,TCL的经营者和员工的个人财富和集团绩效与日俱增。

4.TCL集团权益激励模式成功的原因

(1)争取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鼎立协助。

(2)以企业的增量资产作为股权激励的指标,以超出部分作为增发股份。

(3)企业设有专门的咨询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段兴民 张志宏:《中国人力资本定价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维政 刘 苹 胡 豪:《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张文静 张丽娟:对现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3).

[4]葛敬东:企业财务会计的缺失——寻找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位置[J].会计之友2006(7).

上一篇:煤炭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下一篇:浅谈当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