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人才特区需更宽广胸怀和更细致服务

时间:2022-10-18 10:54:06

北京:建人才特区需更宽广胸怀和更细致服务

中组部等中央部委联合北京市日前出台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2015年在中关村全面建成部级人才特区,为此将为此将在中关村实行直接落户、资金资助、定向租赁住房等13项特殊政策。《意见》提出,2011年至2012年,要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2013年至2015年,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

从《意见》所作的政策安排和发展规划来看,中关村人才特区近几年的目标似乎主要针对海归创业人才的引进,特殊政策主要是围绕创业项目来为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与美国人才战略相比,《意见》体现出来的战略高度和视野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既然定位为世界城市,应该在人才引进方面更加开放,全球各国的创业、创意人才都应纳入目标范围,因为出国留学生在数量和结构上都有局限,而且增加国际人口比例,有助于形成开放、多元的人才环境。据王辉耀介绍,与其他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的国际人口比例很少,不到1%,而纽约是40%,香港在20%到30%左右。

把人才引进来,只是人才战略的一小步,如何让人才引进之后能够用得好,留得住,才是人才战略的更具挑战性的环节。曾创办清华创业园,现任清华启迪控股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的罗建北认为,汇聚人才无非两方面,一是外部引进,二是激活人才内生机制。相比之下,激活人才内生机制,释放现有人才的创新潜力,比从外部引进人才成本更低,更容易。而且,体制没有调整好,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在观念上与现有体制一旦有冲突的话,就会产生用不好和留不住的问题。

在罗建北看来,北京有那么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原本非常丰富,但目前人才流失的状况非常严峻,北京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仅向海外流失,向上海、无锡等国内其他城市流失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清华毕业生里近两年落户无锡的CEO就有近百名。

如何让引进的人才能够用的好,留得住?如何释放本地人才资源的创新潜力?罗建北认为,面对机制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庞大的目标,北京市政府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产业布局上明确主攻方向,一是切实做好服务。

与无锡主攻物联网相比,北京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的作法,让人感觉产业方向不是特明确,焦点不明确导致人才战略、资源配置等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产业扶持力度也都不大。罗建北曾参与制定海淀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她认为在海淀“十二五”规划中,产业重点仍然不突出。“其实IC设计是非常适合北京发展的领域,具有典型的轻资产、高科技特征,不需要特多硬件。同时IC设计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属于很基础的,有核心价值的东西,北京拥有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就应该在这个领域重点突破。中国在高科技方而竞争力不够,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只在应用层面用力。”

另外,与上海、无锡相比,北京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落后。罗建北举了个例子。清华创业园在上海有分园,两个园区的企业能享受到的地税返还政策内容几乎相同,但是上海一直执行得特好,北京执行三年就没了。

北京人才‘资源“灯下黑”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政府服务意识的薄弱。据罗建北介绍,北京的大学一般不愿意在北京做项目,而情愿接外地项目,因为“在外地特别受重视”。“我们在无锡悔村搞科技园的时候,无锡书记带着当地企业到清华来谈合作。相比之下,清华环境系的老师说,跟北京淡项目,往往难以落实,效率非常低。”

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重要方面。北京要打造中关村人才特区,要提升区域产业的“科技”、“创新”含量,政府是否具备了引导高科技产业发展,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能力?罗建北说:“在美国,Google、Facebook等企业老总是总统座上宾,北京有百度、新浪等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政府是否了解它们目前有什么需求?大公司发展有大公司发展的资源需求,政府要主动了解,提供服务,提供创造伟大公司的环境。也会遭遇发展瓶颈,对这些政府再比如目前很火的团购网,它们目前的核心问题是信用和质量监管,而这些是企业凭自身资源难以解决的,政府能否帮它们做好这些环节?即便是北京现有的那些传统企业,也有升级换代的需求,它们的技术难题在哪?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去了解、去推动的。”

上一篇:本地.经济 下一篇:把脉通胀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