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8 10:36:50

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生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准确分析目前高职生的创新能力现状以及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认识第二课堂在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才能科学规划和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才能真正发挥第二课堂在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218-02

高校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能享受到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幸运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成为高职教育生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在高职教育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高职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本科院校的同步扩招,高职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高职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下降、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的降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缺乏。许多高职生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动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创新思维往往受到了限制,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因素。

1.多年应试教育的困扰。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平时不用功,往往到考试复习的时候根据任课教师的复习范围临时去重点记忆,通过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忽略了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必然阻碍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主动学习意识的缺乏。大多数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动机,但创新的基础是知识,没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就很难实现创新。由于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一般都停留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知识面宽度不够,容易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点,而缺乏必要的有机整合,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的,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这些因素都极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基于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多数学校尚停留在研究试点阶段。高职教育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较小,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当学生面对真实工作情境时,不能很好地利用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课堂里学到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难以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学生第二课堂的缺失。高职教育在我国才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许多学校的重点在于硬件建设、实训室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学校的快速发展,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师编制不足,教师都是超负荷工作,整天忙于日常教学,教师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来组织学生的第二课堂。从学生自身来讲,许多学生除了应付任课教师点名和考试外,平时绝大部分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本不愿意自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导致很多兴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课堂的缺失让学生失去了培养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佳平台。

二、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束缚了高职生的创新思维,阻碍了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把建设重点从硬件建设逐渐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更新教育理念,努力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淡化以分数为主导的定量教学评价方式,增加综合性和过程性的课程评价权重,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制度。其次应该适当增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考核,如增加设计类、创新类、一题多解类题目等。

2.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的培养;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在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弘扬创新的求学精神,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接触新领域,敢于独立思考;激励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去合理怀疑,去积极探索,去追求真知。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应该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整合,有意识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次,应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努力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第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

4.搭建第二课堂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为学生积极搭建第二课堂平台,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热情参与。让大部分学生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不但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大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第二课堂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就要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积极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

1.成立多门课程兴趣小组。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学生借助于相应课程配套的实训室,自己设计、操作、制作相应产品等,辅导教师定期上课、现场指导等。

2.与各类竞赛结合。在课程兴趣小组正常开展活动的基础上,与各类竞赛的选拔结合,不但能及时发现优秀的学生去参加各类竞赛,而且这些优秀学生还能带动一批学生成长,一举多得。近几年,我们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屡获佳绩。

3.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大三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最好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合,学生不但能更好掌握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有很好的创新设计,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还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利用寒暑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平时课余时间等,主动为企业搞一些小设计、小革新、小技改、小发明,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为缺乏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参与精品(核心)课程建设。大胆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特别是核心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参与教育资源的制作,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网页、试题库、实训教学资源库等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能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

6.参与自编教材的编写。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学校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建设,如果让学生参与自编教材的编写,不但让他们在第二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也节约了教师的大量时间,是个双赢的举措。

7.参与教师科研。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个别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让他们承担教师的科研工作的一部分。特别是大三的学生,一方面时间比较充裕,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丰富,只要教师指导有方,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飞.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J].学理论,2011,(10).

[2]耿素花,孙长飞,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0,(3).

[3]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

[4]赵兴燕,马福泉.论第二课堂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

[5]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6]魏丽萍.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3).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新型测绘模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