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待进生转化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18 10:34:51

浅谈待进生转化的几点体会

【摘 要】对“待进生”教育更需爱的付出,只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爱护时,才能接受,并乐于接受教诲。只有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付出真心、诚心、耐心、爱心,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学生对我们的信任。

【关键词】待进生;爱心;真心;耐心;鼓励;尊重

待进学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虽然待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危害性大。要形成一个学风好、班风好、纪律严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必须加强对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帮助他们。

1. 尊重人格,萌发学生的自信心 待进生会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待进生当成“坏学生”,被说成“朽木不可雕”,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因此,在转化待进生的教育中,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待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我班里有个女生,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创造机会让她回答一些较浅显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得帮她复习基础知识,补缺补漏,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存有“戒心”变“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时常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家长也很感动,觉得孩子好象变了一个人,变得大方、开朗了许多。

2. 热情鼓励,真心善待学生 待进生犹如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我们要善于从待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个性特征,观察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生,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打架、偷盗等坏行为,先后被两所学校开除而来到我当时所教班级,即使是出来乍到,他却居然胆大妄为,扰乱课堂秩序,打骂同学,顶撞老师……总之,无恶不作,但我发现他擅长体育,对女生比较友好,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他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他的优点,又指出他存在缺点,用生活中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他进行启发诱导,使其懂得小时候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他勇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一名女班长对他关心帮助。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他真情善意的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而且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他说这是将功补过(因为以前经常为班级“抹黑”),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3. 集体帮助,创造新环境 待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待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待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待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待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开展互助互学的“一帮一”活动。让成绩优秀同学与待进生同桌,提醒、帮助改进学习方法,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待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4. 耐心和爱心是转化的保障 待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做待进生的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不能翻旧账,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学生认为自己美出息,无药可救而自暴自弃。

我教育过的一名学生一度有偷盗的毛病。一次,另一位学生刚买了钢笔,可当天下午就不见了。经过查询了解,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当时生气极了,真想揍他一顿。但我尽量克制自己,对丢钢笔的同学说;“别紧张,是你的钢笔太漂亮了,有位同学想借回家让他妈妈看一下,给他买同样的一支,可又担心你不借,所以悄悄拿来找我,让我替他保密,明天一早就还你。”我又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的借笔方式不好,你看丢笔的同学多着急呀!明天一定要还给人家,以后借东西要提前打招呼,等同意后再拿。”第二天那位丢笔的同学果然在桌屉里发现钢笔。那位“犯规”的同学也来找我承认错误,并保证不再犯。其实待进生的转化会经常出现反复的问题,只要我们耐心的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他们一样会做的很好。

5. 家校结合,沟通是关键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老师切莫忽略与学生家长的交往联系,应把学生家长看成是自己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最可靠的合作者。

每接任一个班,我都首先对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在家庭的表现。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根本不懂得用合理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而且认为棍子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这种一味地急于求成去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得孩子逆反。班里男同学于某,性情粗暴,讲话语气大,态度蛮横,总把自己称“老大”。平日,于某的妈妈管教他时总是用刻薄的语言刺激于某,时常以打骂的方式教育于某。有一次,于某竟拿起剪刀要刺妈妈,妈妈当时惊呆了。我得知此事,心被震惊了,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孩子竟能有这样极端的举动。让人不敢想象。我长吁一口气,同家长一边商讨教育方法,分析孩子的思想现状:于某平日里在校对老师特别尊敬,别看他性格自傲,可对老师的话非常信服。于某产生此举动与平日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关?事后,我又找于某谈话。发现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走向极端,便让孩子换位思考,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同时,我又做了一番于某的家长工作,建议家长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现在于某的妈妈及一些学生家长看了相关的书籍后,改变对子女的教育方法。

我想,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对我们的信任。也就是说: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 的确,在教师眼中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的,只要我们付出真心、诚心、耐心、爱心,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的进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应怎样备课 下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