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培训的认识与分析

时间:2022-10-18 10:31:57

当前农民培训的认识与分析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在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本文从宝鸡农村目前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加快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120-02

1 目前基本现状

宝鸡市总人口376万,其中农业人口为277万,农业人口众多。2009年本人有幸作为全市科技特派员,进驻陈仓区周原镇亚子村。该村地处虢镇北塬二塬中心地区,周原镇政府西侧,属冯家山水库自流灌区,渠系设施完备,90%以上的耕地都能灌溉。亚子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村民居住集中。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500户,1986人,总耕地2326亩。农业主导产业是优质粮生产。小麦、玉米一年两季,2005年粮食总产1617吨,农业总产值39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7元,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17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着“两低”现象即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由于文化程度低,导致农民对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不深,法律意识淡薄;科技文化知识短缺,依靠科技致富能力薄弱;缺少自主创业精神等。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为采矿业、建筑业、餐饮业等劳力型产业,劳动时间长、工作环境差、体力消耗大,劳务收入较低。

2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问题

2.1 培训难度较大

农村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组织集中培训;同时,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短缺,务工观念并未转变,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花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另外,由于农民培训意识普遍较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培训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不强,对大规模开展培训造成了很大困难。

2.2 培训手段落后

大多数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农民培训需要。宝鸡市目前的市级和各县(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专业机构,在农民培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农广校目前还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普及面不广。同时,各乡镇也普遍缺少培训阵地,农村培训场所大多设在田间地头,地点不固定,缺乏连续性。

2.3 培训内容单一

对农民实施培训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对农民工进厂进城的就业培训,尤其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培训相对欠缺,不能做到以需定训,培训与市场需求、用人用工单位的需求脱节,造成外出务工者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不高。

3 农民科技培训的几点经验和规律

3.1 拓宽培训渠道,多层次大规模开展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工作

3.1.1 聘请专家教授,多、高层次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近几年来,宝鸡市先后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保军、王青、王秀娟、郁俊谊、王征兵,美林公司高级农艺师康锁仓,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就“农村经济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果树、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在全市对农村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进行三个层次的培训,培训达3730人次。培养了一批有远见、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民营企业家,培养了一大批乡镇企业、非公经济的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提供了人才支撑。

3.1.2 结合项目实施,培训高级农民,培养高标准土地专家

市农业局组织市畜牧中心,市果菜局,市农技中心,市桑果站分别在陈仓区、凤翔县、眉县、千阳县和扶风县,对奶牛、果园、大棚菜专业村,实施“千名高级农民培训计划”。通过制订计划,确定培训对象,选派中高级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师资,明确培训目的等,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

3.1.3 结合行业特点,强化技能培训

市水利局以科技为支撑、以便民为目的、以培训指导咨询为手段,面向“三农”,积极开展节水灌溉、渔业养殖、水保生态等实用技术培训,结合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发放《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节水和水土保持》宣传资料。发挥“宝鸡技工”和“ 西秦女”劳务品牌,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培训农村人员15000人次,促进了“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围绕主导产业,全方位搞好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围绕畜牧业大市建设,抓好奶牛、鸡、羊、猪等科学养殖、青贮饲料、动物疫病防治等实用新技术培训。2009年,陇县、陈仓区、麟游县、金台区各自结合县域特点,积极邀请省市畜牧专家办培训班。陇县组织技术人员进驻畜牧、养鸡大镇大村,蹲点开展奶畜疫病防治和禽流感预防培训,培训90多场次,培训农民1.71万人次,确保了畜禽安全。二是结合实施优果工程,抓好果业生产“四大技术”培训。市供销社在凤翔县、扶风县组织了1000多名果农听取省专家关于苹果生产和市场营销知识讲座。三是结合绿色蔬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抓蔬菜、中药材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太白县重点对咀头镇塘口绿农公司绿色蔬菜等4个示范园和2个科技示范村进行培训。每组安排3到4名科技人员,长期驻进科技示范园,进行蔬菜育苗、病虫害防治、定植、施肥、后期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经过培训,科技示范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带动了全县标准化生产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围绕种植业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

3.3 强化大众媒体作用,不断扩大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覆盖面

近年来,全市广播电视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不断扩大宣传,增加深度,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今日新农村》节目,是目前我市开办时间最长、每周期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档涉农宣传的名牌专题节目。宝鸡电视台与市农民科技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信息中心联办的《农事直通车》节目,作为我市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之一,每年完成制作播放52期。紧紧围绕农村、农民、农业三大主题,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环保节能、卫生防疫、种养殖业、良种繁育、平衡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苹果四大关键技术等科技知识,涉及实用技术、新技术推广、新方法示范、典型人物、致富模式等诸多领域。

4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领导,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因此,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要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农民思想状况,科学制订农民教育中长期计划,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推行目标管理,把开展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农民工培训工作会议,重点加强农业、劳动、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协调。同时,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明确责任”的原则,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4.2 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培训合力

要整合教育机构资源,按照“资源共享、效益为先”的原则,将市农广校、市委党校、市职教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师资、设备、就业用工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能力和外输劳动力的竞争力。要整合市场资源,大力推行“教学培训+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一体化运作,建设一批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方便农民就近培训,扩大就业渠道。要整合投入资源,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大家办的方针,采取政府、企业、被培训者共同承担培训费用的办法开展培训工作。

4.3 创新形式,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是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可采取开办“四种课堂”:一是开办“田间课堂”。由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培训,对农民普遍需求的内容,以村为单位分批集中进行培训,对一些村、户选择的个别内容,采取“一对一”解疑培训。二是开办“流动课堂”。利用“科技大棚车”通过开展巡回课堂的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开展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服务,使农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技术。三是开办“咨询课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建立专家联络和咨询平台,让农业专家实行实时和非实时答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优势,在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设农业教育培训专栏,开发培训课件,特别是乡土课件,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的培训需要。

总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任务艰巨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面临的情况复杂、问题较多,要靠长期地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寒,余思林,葛全胜.湖北省新型农民师资培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农村教育,2008(5).

[2]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马桂萍.农民工培训的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

[作者简介]赵宏斌,(1972―),男,陕西扶风人,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讲师。

上一篇:高龄失地农民再就业之路探讨 下一篇:大学生逃课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