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注意

时间:2022-10-18 08:25:33

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注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注意”在心理学上有两种典型的解释:一是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集中;二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把第二种解释作为注意的概念。体育教学往往是在室外进行,干扰因素多,学生的注意易分散,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注意方面会有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初中阶段,笔者在教学过程发现,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注意最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利用引起和保持注意的规律,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注意。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引导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它贯穿于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虽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但却可使心理活动更富组织性、清晰性和深刻性。那么,在体育教学中,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呢?

一、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

(一)课前引导。课前,体育教师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课前可能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前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引起的学生思想和情绪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不加以重视和调整,就会影响到学生在体育课上注意力的集中。一般在课的开始,教师要用精练、简短的语言宣布本堂课的内容、任务,提出课程要求,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心理准备,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再科学的运用一些激励性的格言、警句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暗示调节。暗示调节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在课上,当有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教师可利用种种暗示的方法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如:停顿静候与目光巡视法、适宜的提醒和批评、口令与队列的要求、专门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等,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二是学生利用暗示语集中自己的注意或保持注意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暗示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一种自我监督、自我暗示、自我约束的习惯,最终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

(三)激励调节。激励调节是教师通过表扬,鼓励学生在注意集中方面的良好行为和点滴的进步,激发他们抵御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克服内心杂念,保持注意集中以及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励调节首先要为学生确定良好的注意的目标行为;其次要对学生作出的良好注意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第三是要将自觉注意的行为作为激励调节的最终目标,并对此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转移调节。注意的转移调节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转移注意的方式。如:在课程的开始部分可安排一些练习,引导学生将注意转移到体育课上;在课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转换时,也要考虑到注意转移的问题,或提出快速转移注意的要求、或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练习,使学生的注意能够得到较好的转移。如:在室外教学时,教师正在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学生的注意力却被天空前上方成群的大雁吸引住了,有的学生甚至发出唏嘘声,讲解变得劳而无功。此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转移学生的注意:教师也转身抬头看了看,然后目视学生后方,故作惊讶说:哇,后面还有一大群。学生疾然回头,知是骗局,于是哗然。教师打个暂停的手势说: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于是教学继续进行。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效果甚好。试想,如果教师大声呵斥,则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抵抗情绪,注意力更不集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合理的应用转移调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环境调节。环境调节的原理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的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让学生感到环境的干净、优美,器材布置的新鲜,一进入这样的环境,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了,活动的欲望增加,注意力集中。丰富的、变化的教学环境,还可以避免单调、枯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加强。如:教师不穿花哨的运动服、运动鞋,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有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引导

(一)调控学生的注意

在心理学上,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体育教学中,调控学生的注意,主要是加强对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调控。

1.有意注意的利用和保持。有意注意的特点是主体能够主动控制,是有自觉的目的,并与意志努力相联系的注意,它是主体意识倾向的反映。要使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首先应使他们明确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去控制自己的注意,有意识的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教学活动上。注意力是意志力的表现之一,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特别是自制力和自控力,也是组织好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2.无意注意的利用。无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的目的、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是客观环境刺激的特征和个体的需要、兴趣。改变环境和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是利用无意注意的基本原则。美化教学环境,布置场地、器材,选择学生喜好的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法,示范的优美和语言的变化,把教学活动组织得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等,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教师不可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

有意注意是学生能够主动控制的注意,但消耗的能量大,易造成学生的精神疲劳,不同年龄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也不相同,而无意注意则可在不疲劳的情况下保持较长时间。资料表明,每节课的前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因此体育教学既不能只要求学生尽力应用有意注意,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兴趣,无休止的变换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加强学习目的和锻炼价值的教育,使学生的注意指向于教学任务,保持主要教材和身体练习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无意注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节他们的精神疲劳,延长学生注意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试谈体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本 下一篇: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