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与读本的知识跨越方式浅谈

时间:2022-10-18 07:07:06

高中语文教材与读本的知识跨越方式浅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课程,并把“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更是把“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多种能力的融合需要通过语文课程资源来实现。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语文教育活动的中介,是师生双方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对象,它是语文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语文教本,语文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语文读本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教材,是语文课程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资源,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很好地链接才能最终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语文教材与读本的教学意义

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的语言仓库,是培养学生形成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课程资源。说到底,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完全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语文教材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撰的,不是编者凭空杜撰的,是语文教学之根本,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依据,是语文考试命题的重点。语文教材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是一种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充满活力的。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广大的语文教师由于没有对语文教材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知,使得语文教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不仅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范畴,还有自然科学的范畴;不仅有经典的白话文文选,还有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文言文,不仅有优秀的中国作品,还有广为人知的世界知识;不仅涉及学生的宏观世界,还涉及学生的微观思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能发挥出语文教本的真实作用,必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帮助。

语文读本是语文课程资源中的辅助资源,是语文教材的辅助材料。是扩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的重要媒介。语文学习不但有课内学习,还有课外学习;语文课程资源除了语文教材,还有很多辅助工具,比如网络、电视、电影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读本。读本不一定只以书籍的形式存在,而是有着广阔的外延。很好地利用读本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与读本的跨越方式

(一)跨越式比较人物性格。语文教材高中第一册有一个单元的文章是专门塑造古代“说士”形象的,其中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远见的文仲,有善于讽谏的邹忌,更有委婉机智的触龙。在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进行延伸阅读,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由表及里,由此即彼,可引导学生阅读读本中的《晏子故事两则》,分析晏子的性格特点,从“使楚”看晏子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还可引导学生阅读读本中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让学生揣摩召公的政治远见和直言不讳的勇气。还可让学生比较阅读《荆轲刺秦王》,引导学生学习荆轲那种不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树立远大的爱国理想。

(二)跨越式探究人物性格成因。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不少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种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乱世出英雄本在情理之中。相反,他们倒很欣赏懂得隐忍、进退维谷的晋文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读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更为真实的晋文公形象。通过阅读,学生会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之武退秦师》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五霸晋文公。历史原本如此,这才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这样的跨越式比较,不但拓展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帮学生树立了人生观。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增加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跨越式感知世间冷暖,人生百态。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处处体现着对学生“循循善诱”的一面,其中,语文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体现了孔子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孔子虽然一生追求克己复礼,一生追求仁政,但是孔子也有金刚怒目之时,在读本《季氏将伐颛臾》里,我们看到了孔子“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的形象令我们记忆犹新。

(四)跨越式比较感情基调和作品的文化内涵。语文学习的目的是重点掌握文章的感彩和写作特点,通过对教材和读本中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比如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将之与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三位作者都面对传统的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不同的感情:汪曾祺怀旧,贾平凹是感叹,而王安忆是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的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

总之,教材与读本应该有效对接,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资源的作用,才能最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或借鉴汲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上一篇:如何在农村中学进行“仁爱版”英语教材的教学 下一篇: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