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的写照 卓越才华的展示

时间:2022-10-18 06:28:47

真实生活的写照 卓越才华的展示

【摘要】 过对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赏析,认识其词作清丽婉转、幽怨凄恻的抒情特点。

【关键词】 生活 写照 才华

在词史上,李清照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她的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从古及今,征服了众多喜爱词的读者,现就其词中高超的抒情艺术作简要赏析。

李清照,工诗词善文章,尤以词著称。她的词作,依据其生活的地域不同,人们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期,在北方时的生活是前期,条件优裕;在南方时的生活是后期,境遇狐苦。

李清照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是著名学者,母亲也喜爱文学,家乡的风景又特别秀丽。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成长起来了,纯真多情,才华横溢,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占绛唇》很好地反映了她这一时期的生活和个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里剪取"蹴罢秋千"后一刹那的镜头,动作虽已停止,但读者仍能从中想象出她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象燕子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愉快之情溢于字面。"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慵"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使人想到她下秋千后疲劳不堪的神态。"纤纤手"形象的刻画出主人公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了人物的年华和身分。寥寥十数字,准确地反映了李清照青春少好时优裕的生活状况,抒发了她愉快的生活情感。"见客来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荡完秋千,正在疲劳之际,忽然花园里进来一个陌生人。主人公非常惊诧,来不及整理衣服,匆忙回避,甚至将袜都划破了,戴的金钗首饰也掉到地上。那么,这进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即含羞之意;"走"就是小跑。但她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跑过一段后,进了一道小门,此时她停住了惶忙的脚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以极其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明白大胆地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腻的心理。然而,最后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来人必是一位举止不凡、风度潇洒的翩翩少年。作者简洁的几笔,一下子把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见到翩翩少年时那种惊惶、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情感绘了出来,无怪乎清人沈际飞也称赞说:"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①另外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忘情的心态的描写,《如梦令》"昨夜雨浓风骤"中体现的惜春之情,《怨王孙》"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中传出的开朗愉快之情,《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等表达闺中寂寞的词作,都以清丽婉转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何一位作家,其创作都不可能脱离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这些词作,抒发的或愉快或寂寞的情感,正是她前期贵族家庭优越生活和幸福婚姻的反映。但是,民族间的战争很快将她这种生活淹没了,她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战火纷纷的地上。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遇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她从此过起了长期流亡的生活,但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作,如《菩萨蛮》、《念奴娇》、《孤雁儿》、《南歌子》、《声声慢》等。这些词作中反映的思想情感代表了当时南迁移民中大多数人的感受。它虽不象陆游、辛弃疾等人诗词中表现的那种愤怒的呼啸,而只是痛苦的,但它同样是一幅现实主义的图画,一面映像清晰的镜子,人们从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实的黑暗和悲惨,看到人民所受的屈辱和痛苦,从而激发对敌人和权奸的憎恨之情。爱国词人辛弃疾乐于"效李易安体"②,爱国词人刘辰翁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与此词类似的《永遇乐》而"为之泣下"③。下边就其后期词作中最为传诵的《声声慢》作简要赏析。

词的开头是一个奇特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没有写景,没有叙事,而是述说了一种单纯的心理感觉。为什么要"寻寻觅觅"呢?她一定是丢失了什么,是的,她确有所失,大有所失。李清照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是著名学者,母亲也喜爱文学,家乡的风景又特别秀丽,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她,纯真多情,才华横溢。十八岁,嫁了金石学家、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同道合,生活美满。但险恶的战争霹雳击灭了他们甜蜜的生活。1126年,金兵南侵,次年北宋灭亡,清照仓皇南渡。1129年夏,丈夫奉诏赴任湖州太守,不幸途中中暑暴死。从此,词人颠沛流离,备尝辛苦。遭此国破家亡之祸,难怪她会怅然若失,生出"寻寻觅觅"之感;然而失去的是一去不能寻回了,周围只是一片"冷冷清清",极为空虚而寂寞;面对眼前萧条衰败的深秋景物,更让人觉得"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伤的样子。三层意思,七组叠字,浓笔重彩,反复渲染,从而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笼罩了全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词人开始铺叙。"乍暖还寒",笔触很细。深秋季节,天气转冷,偶尔暖和一点,很快又变得更冷,这时候,人的身体是很难调养的。漂泊南国,生计艰难,精神抑郁,健康更加恶化,这样,她感叹"最难将"当是十分自然的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晚风料峭,袭人肌肤,清照体弱,更觉难支,只得借酒抵御。这一细节是典型的,它说明:词人会喝酒,但喝不多;词人生活穷困,便毕竟不是衣食无着,还有酒,自然,很淡,所以抵不住黄昏的急风。由此,我们似乎看到她紧裹斗蓬、身子颤栗的模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寒风中,一群鸿雁在匆匆南习,发出凄凉的鸣叫。词人感到伤心极了,因为那雁原是过去上识的呀!而古人又认为雁能传书。当年婚后不久,明诚远出求学,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以送之,词中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是他们夫妻相思的信使。另外,清照曾于清州至莱州途中作《蝶恋华。晚止昌东馆寄姊妹》,词中说: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鸿雁又是她们姊妹相爱见证。过去,亲人不在一起只是生离,如今,却成了死别,触景生情,忆甜思苦,怎不使人感到分外的悲伤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又是一番伤心景物。风卷残花,花瓣堆得满地都是,好不凄惨。从"如今"二字可以看出,残菊可能又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本来,她十分爱花惜花,东篱黄菊、南枝红梅、绿肥红瘦、宠柳妖花,都曾经触动她的感情,体现着他的淡雅清趣。如今却是风鬟雾鬓,体质羸弱,纵有好花,哪儿还有当年的心情去摘了呢?更何况这些都已憔悴凋残,没有可摘了!这里是又一次今昔对比。享受过欢乐的人最能够体味悲哀,从理想的天际跌入现实的深渊,她的痛苦是要超乎常人之外的。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句直接写到自身:一个人默默地守在窗前,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一定数量的时间,人们在有些情况下会觉得太短,而在另一些场合下又会觉得太长,词人现在觉得时间太长,并不因为她有什么急迫的事情,而是因为她孤苦零丁,百无聊赖,凄苦难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前人曾不止一次地歌咏过,易安这里却写出了独特的意境。雨点声滴滴嗒嗒,单调呆滞,没完没了,令人感到加倍的寂寞。晚来风急,本来就冷,再下起秋雨,更是寒气逼人,这和开头的"乍暖还寒"是一个照应。"点点滴滴"又是两组叠字,凄惨的气氛越发浓重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铺叙结束。这是最后总结的总结。这个总结和开头的表现方式一样,是纯粹的抒情;不同处在于:开头是连用七组叠字极力渲染,而这里却是以一个"愁"字高度概括。然而,词人却说,这种情景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概括得了的呢!于是又使人感到这种愁漫天盖地,茫茫无边,是找不到什么言语来形容的。用语言的乏力说明愁思的巨大,有反衬效果。开头结尾直接抒情,中间层层铺叙,各句抒情和各层铺叙又彼此照应,互相烘托;形式上分为上片下片,内容上却是一气贯穿,形成一个紧凑的结构。

细品全词,人们不能不叹服李清照这位婉约派大师的绝妙艺术、卓越才华。

总之,不同的生活经历,在作者内心留下了不同的印痕。李清照用她的生华妙笔,把这些情感用绝妙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展示了她卓越的艺术才华。

参考文献

[1] 清"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

[2] 宋"辛弃疾(《丑奴儿近》题注)

[3] 宋"刘辰翁《须溪词》

上一篇:浅谈农村村级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体会 下一篇:试论数学课堂的流畅美